河北隆尧地裂缝灾害及其安全避让距离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9 00:46
隆尧地裂缝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建筑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破坏,其损毁类型分为3种:水平拉张、垂直位错和横向剪切。依据地表建筑损毁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等级:完全损毁区、重度损毁区、一般损毁区、微影响区和安全区,统计各损毁等级距地裂缝的距离,提出"损毁度"概念,量化各损毁等级的影响范围。对比分析隆尧地裂缝区地表变形相对影响范围和潜在隐伏裂隙威胁区,厘定各损毁等级下的安全避让距离。基于安全系统理论,隆尧地裂缝上盘安全避让距离为60 m,下盘为40 m;拟合损毁度和安全避让距离曲线,为全区地裂缝场区安全避让距离提供指导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隆尧地裂缝区域构造图
依据地表陡坎是否发育,将隆尧地裂缝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西起北寺庄西北1 km,向东经周张庄、南小河、虎中、西店子、东店马村,走向近EW、局部弯曲偏转、斜列,走向由EW转变为NE向,全长约14.5 km。该段地裂缝线性特征明显,地裂缝陡坎高0.5~1.2 m,人工整平后呈缓坡状,地裂缝发育不受地貌、地物限制,方向性强,连续性好,延伸远,陡坎微向南倾,倾角约80°,南盘下降,北盘相对抬升(图2)。东段为东店马村至毛尔寨村,走向稳定,NE向,全长约15.5 km,该段地裂缝未见明显地表陡坎发育,但存在严重的农田漏水现象,当遇强降雨或灌溉时,地表常见串珠状或条带状塌陷坑。
水平拉裂是指地表建筑在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裂口基本上宽下窄,主要呈楔形、斜列形、折线形及倒八字形(图3a~d)。垂直位错是由于地裂缝上下盘相对运动致使地基基础产生错动,使上部建筑产生垂向位移差。地表垂直位错致使窗户产生错列变形(图3e),墙体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图3f),地表建筑开裂直接与地裂缝相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关系分析[J]. 孙晓涵,彭建兵,崔向美,蒋臻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2]河北平原断层蠕滑地裂缝成因分析[J]. 马学军,杨旭东,贾国欣. 中国地质调查. 2015(08)
[3]隆尧地裂缝形变特征及成因分析[J]. 曹建玲,白淑芳,姜正义. 华北地震科学. 2015(02)
[4]日本MW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探讨[J]. 谭成轩,胡秋韵,张鹏,丰成君,秦向辉. 地学前缘. 2015(01)
[5]邢台市隆尧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继山,彭建兵,马学军,马润勇,杨旭东,封绍武,安海波.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2)
[6]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裂缝灾害的研究进展[J]. 王哲成,张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2)
[7]邢台隆尧典型断层蠕滑型地裂缝成因初析[J]. 宋伟,马学军,贾国欣. 地质学刊. 2011(04)
[8]河北隆尧隐伏断裂地球化学探测[J]. 冯军,李红光,吴涛,玄月,李伟华. 物探与化探. 2011(05)
[9]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 武强,陈佩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01)
[10]地裂缝成灾机理及防御对策[J]. 陈志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331015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隆尧地裂缝区域构造图
依据地表陡坎是否发育,将隆尧地裂缝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西起北寺庄西北1 km,向东经周张庄、南小河、虎中、西店子、东店马村,走向近EW、局部弯曲偏转、斜列,走向由EW转变为NE向,全长约14.5 km。该段地裂缝线性特征明显,地裂缝陡坎高0.5~1.2 m,人工整平后呈缓坡状,地裂缝发育不受地貌、地物限制,方向性强,连续性好,延伸远,陡坎微向南倾,倾角约80°,南盘下降,北盘相对抬升(图2)。东段为东店马村至毛尔寨村,走向稳定,NE向,全长约15.5 km,该段地裂缝未见明显地表陡坎发育,但存在严重的农田漏水现象,当遇强降雨或灌溉时,地表常见串珠状或条带状塌陷坑。
水平拉裂是指地表建筑在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裂口基本上宽下窄,主要呈楔形、斜列形、折线形及倒八字形(图3a~d)。垂直位错是由于地裂缝上下盘相对运动致使地基基础产生错动,使上部建筑产生垂向位移差。地表垂直位错致使窗户产生错列变形(图3e),墙体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图3f),地表建筑开裂直接与地裂缝相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关系分析[J]. 孙晓涵,彭建兵,崔向美,蒋臻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2]河北平原断层蠕滑地裂缝成因分析[J]. 马学军,杨旭东,贾国欣. 中国地质调查. 2015(08)
[3]隆尧地裂缝形变特征及成因分析[J]. 曹建玲,白淑芳,姜正义. 华北地震科学. 2015(02)
[4]日本MW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探讨[J]. 谭成轩,胡秋韵,张鹏,丰成君,秦向辉. 地学前缘. 2015(01)
[5]邢台市隆尧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继山,彭建兵,马学军,马润勇,杨旭东,封绍武,安海波.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2)
[6]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裂缝灾害的研究进展[J]. 王哲成,张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2)
[7]邢台隆尧典型断层蠕滑型地裂缝成因初析[J]. 宋伟,马学军,贾国欣. 地质学刊. 2011(04)
[8]河北隆尧隐伏断裂地球化学探测[J]. 冯军,李红光,吴涛,玄月,李伟华. 物探与化探. 2011(05)
[9]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 武强,陈佩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01)
[10]地裂缝成灾机理及防御对策[J]. 陈志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331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3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