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铁路宜万段倾倒型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18 16:32
为了研究在不同状态下的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以郑万铁路宜万段边坡上共计13处倾倒型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工程地质条件,以甘家山隧道进口W4(危岩体编号)为代表,先定性地用赤平投影图解法初步判断可能的失稳破坏区域,然后从定量角度采用悬臂梁理论找到该危岩体破坏的最危险点,并计算稳定性系数K进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W4危岩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暴雨及地震状态下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评价了另外12处危岩体,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相对稳定,在暴雨及地震状态下大部分处于次稳定状态。该研究方法对评价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文章来源】:甘肃科学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危岩体全貌
危岩体素描图
首先运用上半球赤平投影图[9]分析单组节理裂隙对倾倒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10],W4倾倒危岩体上半球赤平投影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岩层层面倾向和后缘卸荷裂隙倾向均与坡面倾向斜交,岩层层面倾向与坡面倾向斜交角度小于40°,对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危岩体后缘卸荷裂隙倾向与坡面倾向斜交角度大于40°,对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其次根据各组裂隙相交形成的棱线与坡面坡向、坡度的关系,判断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如表1所列。表1 W4危岩体结构面空间关系的稳定性Table 1 Stability of W4 dagerous rock mass structure planes spatial relationship 结构面 交线投影点 交线产状 交线倾向、坡面倾向的关系 交线倾角与坡度的关系 稳定性 1/2 A 310°∠35° 外倾 倾角<坡脚 不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悬臂梁理论的倒悬危岩体地震弯折崩塌评价方法研究[J]. 袁维,郑传厂,王伟,李宗鸿,李家欣,闻磊,常江芳.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3)
[2]山区铁路岩溶及危岩落石地段综合选线——以郑万铁路小三峡隧道中垌河方案研究为例[J]. 成喜明,胥燕军. 重庆建筑. 2018(04)
[3]楞古水电站夏日边坡边界条件确定及稳定性评价[J]. 范博远,孙少锐,李振江,张楚楚,王武超. 甘肃科学学报. 2018(02)
[4]海龙屯龙虎大道倾倒式危岩稳定性分析[J]. 任永佳,杨志双,付晓彤,刘贺. 路基工程. 2017(05)
[5]贵州岩溶区反倾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以六盘水某一中学危岩为例[J]. 喻兴,刘林洁.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06)
[6]基于智能手机的岩质边坡快速分析方法[J]. 王珏,巨能攀,黄健,何朝阳,范强.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1)
[7]青海省大通县牦牛山4#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J]. 朱飞,雷有德,彭红明. 青海国土经略. 2015(04)
[8]虎头山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 王震宇,朱鲜花.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8)
[9]卜寺沟水电站库坝址区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评价[J]. 李志鹏,徐光黎,储汉东,杨超,张世殊.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9)
[10]悬臂-拉裂式崩塌破坏机制研究[J]. 王根龙,伍法权,祁生文. 岩土力学. 2012(S2)
硕士论文
[1]郑万铁路宜万段边坡危岩变形破坏及落石运动特征[D]. 孔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D]. 冯亮.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理县基地千枚岩斜坡倾倒变形及失稳机理研究[D]. 朱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某高速铁路隧道入口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 李华东.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0234
【文章来源】:甘肃科学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危岩体全貌
危岩体素描图
首先运用上半球赤平投影图[9]分析单组节理裂隙对倾倒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10],W4倾倒危岩体上半球赤平投影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岩层层面倾向和后缘卸荷裂隙倾向均与坡面倾向斜交,岩层层面倾向与坡面倾向斜交角度小于40°,对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危岩体后缘卸荷裂隙倾向与坡面倾向斜交角度大于40°,对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其次根据各组裂隙相交形成的棱线与坡面坡向、坡度的关系,判断倾倒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如表1所列。表1 W4危岩体结构面空间关系的稳定性Table 1 Stability of W4 dagerous rock mass structure planes spatial relationship 结构面 交线投影点 交线产状 交线倾向、坡面倾向的关系 交线倾角与坡度的关系 稳定性 1/2 A 310°∠35° 外倾 倾角<坡脚 不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悬臂梁理论的倒悬危岩体地震弯折崩塌评价方法研究[J]. 袁维,郑传厂,王伟,李宗鸿,李家欣,闻磊,常江芳.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3)
[2]山区铁路岩溶及危岩落石地段综合选线——以郑万铁路小三峡隧道中垌河方案研究为例[J]. 成喜明,胥燕军. 重庆建筑. 2018(04)
[3]楞古水电站夏日边坡边界条件确定及稳定性评价[J]. 范博远,孙少锐,李振江,张楚楚,王武超. 甘肃科学学报. 2018(02)
[4]海龙屯龙虎大道倾倒式危岩稳定性分析[J]. 任永佳,杨志双,付晓彤,刘贺. 路基工程. 2017(05)
[5]贵州岩溶区反倾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以六盘水某一中学危岩为例[J]. 喻兴,刘林洁.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06)
[6]基于智能手机的岩质边坡快速分析方法[J]. 王珏,巨能攀,黄健,何朝阳,范强.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1)
[7]青海省大通县牦牛山4#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J]. 朱飞,雷有德,彭红明. 青海国土经略. 2015(04)
[8]虎头山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 王震宇,朱鲜花.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8)
[9]卜寺沟水电站库坝址区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评价[J]. 李志鹏,徐光黎,储汉东,杨超,张世殊.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9)
[10]悬臂-拉裂式崩塌破坏机制研究[J]. 王根龙,伍法权,祁生文. 岩土力学. 2012(S2)
硕士论文
[1]郑万铁路宜万段边坡危岩变形破坏及落石运动特征[D]. 孔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中硐河两岸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D]. 冯亮.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理县基地千枚岩斜坡倾倒变形及失稳机理研究[D]. 朱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某高速铁路隧道入口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 李华东.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0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5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