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强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1-08-26 09:43
  汶川特大地震对震区山体结构的破坏导致震后泥石流物源激增,次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进一步探究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强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研究现状,从野外调查、物理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分析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模型试验应加强降雨过程、降雨类型等相似律的研究;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模型应注重考虑侵蚀和挟带影响,同时加强区域大尺度复杂地形泥石流起动的模拟分析;此外,应重视地质环境脆弱山区高位物源成灾机理研究。 

【文章来源】:灾害学. 2020,3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现状与进展
    1.1 野外调查法
    1.2 物理模拟试验
        1.2.1 野外源地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
        1.2.2 室内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
            (1)沟道类物源起动物理模拟试验
            (2)坡面物源起动物理模拟试验
    1.3 数值模拟分析
2 展望与建议
    (1)模型试验应加强相似律研究
    (2)重视不同降雨过程影响
    (3)重视复杂地形的影响
    (4)加强高位震裂物源起动机制的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陡沟道物源起动模式及水土耦合破坏机制分析[J]. 龚凌枫,唐川,李宁,陈明,杨成长,蔡英桦.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8)
[2]震区急陡沟道型泥石流特征及动力过程研究——以汶川瓦窑沟为例[J]. 陈明,唐川,甘伟,蔡英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3]地震与强降雨条件下云南鲁甸王家坡震裂山体稳定性分析[J]. 刘洋,裴向军,罗璟,许芃,刘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1)
[4]基于模型试验的泥石流坡面物源启动预警模型[J]. 乔建平,李明俐,杨宗佶,孟华君,姜元俊.  水科学进展. 2018(01)
[5]强震区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动力特性定量分析[J]. 黄勋,唐川.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6)
[6]震区砾石土泥石流起动临界状态与力学性状[J]. 廖丽萍,朱颖彦,杨志全,杨云川,胡进,邹代华,罗晓宏.  山地学报. 2017(04)
[7]基于模型试验的震区沟道泥石流阈值研究[J]. 孟华君,姜元俊,张向营.  人民黄河. 2017(07)
[8]强震区泥石流坡面物源发育规律与侵蚀坡度效应研究[J]. 张世殊,裴向军,张雄,冉从彦,马金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2)
[9]无人机在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王帅永,唐川,何敬,张卫旭,方群生,程霄.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4)
[10]Field observations of debris-flow initiation processes on sediment deposits in a previous deep-seated landslide site[J]. Fumitoshi IMAIZUMI,Satoshi TSUCHIYA,Okihiro OHSAK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02)

博士论文
[1]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稳定性研究[D]. 张友谊.西南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斜坡物源启动模式及动储量预测研究[D]. 潘聪.西南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64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64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