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源康家坡滑坡形成机理与滑坡—堰塞坝—泥石流灾害链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00:57
2018年8月6日中午12时,汉源县富泉镇西沟发生大规模滑坡,约1.50×106 m3松散碎块石土在前期持续降雨作用下沿西沟右岸高速滑出、解体,并在主沟道内形成堰塞坝,体积约4.00×105 m3。滑坡造成1人失踪,近6.70×103 m2耕地被毁,紧急转移50余人。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结合无人机航飞、三维建模、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资料,对康家坡滑坡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有利的地形条件、松散的覆盖层、充沛的前期降雨入渗及溪水对坡脚的冲刷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西沟原本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堰塞坝溃坝的可能性及灾害链成灾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1)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形成流通区
自2001年来汉源县先后进行14次地质灾害调查及每年的汛期巡排查工作中均未发现该区有地质灾害隐患,2018年汛前、主汛期当地政府组织乡镇干部开展了4次拉网式排查工作,均未排查出该处滑坡。图2 康家坡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康家坡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白格两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分析研究[J]. 许强,郑光,李为乐,何朝阳,董秀军,郭晨,冯文凯.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6)
[2]2010年7·27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碎屑流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J]. 许强,董秀军,邓茂林,陈龙,胡泽铭.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5)
[3]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J]. 葛永刚,陈兴长,方华,裴来政. 山地学报. 2010(01)
[4]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J].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1)
[5]“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J]. 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雷建成. 震灾防御技术. 2008(03)
[6]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分析[J]. 乔建平,吴彩燕,李秀珍,樊晓一,何思明,田宏岭,徐创禄. 山地学报. 2005(04)
[7]西藏易贡大滑坡成因探讨[J]. 吕杰堂,王治华,周成虎. 地球科学. 2003(01)
本文编号:342947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1)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形成流通区
自2001年来汉源县先后进行14次地质灾害调查及每年的汛期巡排查工作中均未发现该区有地质灾害隐患,2018年汛前、主汛期当地政府组织乡镇干部开展了4次拉网式排查工作,均未排查出该处滑坡。图2 康家坡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康家坡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白格两次滑坡-堰塞堵江事件分析研究[J]. 许强,郑光,李为乐,何朝阳,董秀军,郭晨,冯文凯.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6)
[2]2010年7·27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碎屑流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J]. 许强,董秀军,邓茂林,陈龙,胡泽铭.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5)
[3]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J]. 葛永刚,陈兴长,方华,裴来政. 山地学报. 2010(01)
[4]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J].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1)
[5]“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J]. 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雷建成. 震灾防御技术. 2008(03)
[6]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分析[J]. 乔建平,吴彩燕,李秀珍,樊晓一,何思明,田宏岭,徐创禄. 山地学报. 2005(04)
[7]西藏易贡大滑坡成因探讨[J]. 吕杰堂,王治华,周成虎. 地球科学. 2003(01)
本文编号:3429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42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