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发布时间:2021-11-01 00:34
目的研究石墨烯/银纳米粒子(AgNP/G)复合抗菌材料简单快捷的制备方法。方法在碱性环境下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AgNP/G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紫外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AgNP/G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并通过平板计数法来观察AgNP/G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所制备的AgNP/G复合材料中,形成的纳米银尺寸较小(15 nm)、粒径均一,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布均匀。当AgNP/G的抗菌质量浓度为20μg/m L时,抗菌率达到98.7%。结论碱的存在能加速银纳米粒子在石墨烯片层上的形成,得到的AgNP/G复合材料抗菌性能优异。
【文章来源】:包装工程. 2017,38(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AgNP/G的UV-vis谱
AgNP/G和GO的XRD图
·38·包装工程2017年7月图1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AgNP/G的UV-vis谱Fig.1TheUV-visspectraofAgNP/Gprepare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图2AgNP/G和GO的XRD图Fig.2XRDpatternsofAgNP/GandGO增大,1055cm-1处的振动峰明显减弱,说明GO被部分还原,且还原程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变大。另外,复合材料在3400和1399cm-1处的振动峰也有所减弱,且发生了位移,表明Ag+的还原与GO上的羟基有关。根据文献报道,GO上的酚羟基具有一定的还原性[13],而强碱环境可能使GO对Ag+的还原能力得到增强。此外,NaOH的存在也可能促进AgOH中间体的生成,从而进一步加速Ag+的还原[14—15]。图3GO以及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AgNP/G的FIRT图Fig.3FTIRofGOandAgNP/GpreparedunderdifferentpHvalue2.4透射电镜形貌表征GO的透射电镜图见图4a,可以看到GO呈现透明的薄纱状结构且表面有褶皱,主要是GO表面含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表面结构特征。优化条件下制备的AgNP/G纳米复合材料的电镜图见图4b,可以看到GO片层上均匀分布的球状银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一,直径在15nm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J]. 秦静,姜力文,杨春苗,郭贝贝,孙雪菲,王曙光. 环境化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D]. 徐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9172
【文章来源】:包装工程. 2017,38(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AgNP/G的UV-vis谱
AgNP/G和GO的XRD图
·38·包装工程2017年7月图1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AgNP/G的UV-vis谱Fig.1TheUV-visspectraofAgNP/Gprepare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图2AgNP/G和GO的XRD图Fig.2XRDpatternsofAgNP/GandGO增大,1055cm-1处的振动峰明显减弱,说明GO被部分还原,且还原程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变大。另外,复合材料在3400和1399cm-1处的振动峰也有所减弱,且发生了位移,表明Ag+的还原与GO上的羟基有关。根据文献报道,GO上的酚羟基具有一定的还原性[13],而强碱环境可能使GO对Ag+的还原能力得到增强。此外,NaOH的存在也可能促进AgOH中间体的生成,从而进一步加速Ag+的还原[14—15]。图3GO以及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AgNP/G的FIRT图Fig.3FTIRofGOandAgNP/GpreparedunderdifferentpHvalue2.4透射电镜形貌表征GO的透射电镜图见图4a,可以看到GO呈现透明的薄纱状结构且表面有褶皱,主要是GO表面含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表面结构特征。优化条件下制备的AgNP/G纳米复合材料的电镜图见图4b,可以看到GO片层上均匀分布的球状银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一,直径在15nm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J]. 秦静,姜力文,杨春苗,郭贝贝,孙雪菲,王曙光. 环境化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基于银的复合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D]. 徐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9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46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