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密相CO 2 管输特性模拟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8:40
目前,我国的超临界-密相CO2管道输送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针对这一问题,以某油田特定的气源组分为例,采用PR状态方程,得到了含杂质的CO2相态图,相态图中出现了明显的气液两相区,临界点温度为30.76℃,压力为7.54 MPa。以100×104t/a的输量为基础,针对不同管径条件下沿程压力、温度、密度的变化,选择DN300为超临界-密相输送的最佳管径,对不同入口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管输参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压状态下压降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密度对压力和温度数据敏感,黏度对压力数据敏感。超临界-密相CO2在输送过程中,应避免进入准临界区和气液两相区,尽量保持高压运行。
【文章来源】: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39(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沿程温度变化
图8 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沿程温度变化由图10可知,不同压力、温度状态下的沿程黏度有所增加,黏度关系变化曲线与密度类似。10 MPa、70℃条件下,在116 km以后出现了黏度突变现象;15 MPa、50℃和15 MPa、60℃两种条件下,虽然两者的入口黏度不一致,但两者的出口温度分别为9.45℃和10.32℃,出口黏度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在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说明黏度对压力数据更为敏感。
由图10可知,不同压力、温度状态下的沿程黏度有所增加,黏度关系变化曲线与密度类似。10 MPa、70℃条件下,在116 km以后出现了黏度突变现象;15 MPa、50℃和15 MPa、60℃两种条件下,虽然两者的入口黏度不一致,但两者的出口温度分别为9.45℃和10.32℃,出口黏度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在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说明黏度对压力数据更为敏感。通过对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管输参数进行模拟,超临界-密相CO2在输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进入准临界区和气液两相区,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各参数的变化幅度也较小,在输送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高压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体杂质对管道输送CO2相态的影响[J]. 陈兵,肖红亮,王香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6)
[2]适合陕北CCUS的含杂质的CO2气源品质指标研究[J]. 陈兵,肖红亮,曹双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3)
[3]CO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进展[J]. 胡耀强,何飞,鲍文,刘婷婷. 表面技术. 2016(08)
[4]CO2输送、液化与储存方案流程的HYSYS模拟及优化[J]. 汪蝶,张引弟,杨建平,伍丽娟. 油气储运. 2016(10)
[5]管道输送CO2准临界特性及安全控制[J]. 赵青,李玉星. 油气储运. 2014(04)
[6]二氧化碳管道密相输送工艺适用性分析[J]. 张春威,柳亭.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4)
[7]CO2驱油与埋存研究进展[J]. 陈欢庆,胡永乐,田昌炳. 油田化学. 2012(01)
[8]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 张志宏,王丽娟,李可夫,姚士洪. 石油科技论坛. 2012(01)
[9]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工艺[J]. 吴瑕,李长俊,贾文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9)
[10]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发展现状[J]. 杜磊,湛哲,徐发龙,施岱艳,文代龙. 油气储运. 2010(02)
本文编号:3507906
【文章来源】: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39(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沿程温度变化
图8 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沿程温度变化由图10可知,不同压力、温度状态下的沿程黏度有所增加,黏度关系变化曲线与密度类似。10 MPa、70℃条件下,在116 km以后出现了黏度突变现象;15 MPa、50℃和15 MPa、60℃两种条件下,虽然两者的入口黏度不一致,但两者的出口温度分别为9.45℃和10.32℃,出口黏度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在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说明黏度对压力数据更为敏感。
由图10可知,不同压力、温度状态下的沿程黏度有所增加,黏度关系变化曲线与密度类似。10 MPa、70℃条件下,在116 km以后出现了黏度突变现象;15 MPa、50℃和15 MPa、60℃两种条件下,虽然两者的入口黏度不一致,但两者的出口温度分别为9.45℃和10.32℃,出口黏度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在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说明黏度对压力数据更为敏感。通过对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管输参数进行模拟,超临界-密相CO2在输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进入准临界区和气液两相区,高压状态下压降不受温度的影响,各参数的变化幅度也较小,在输送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高压运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体杂质对管道输送CO2相态的影响[J]. 陈兵,肖红亮,王香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6)
[2]适合陕北CCUS的含杂质的CO2气源品质指标研究[J]. 陈兵,肖红亮,曹双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3)
[3]CO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进展[J]. 胡耀强,何飞,鲍文,刘婷婷. 表面技术. 2016(08)
[4]CO2输送、液化与储存方案流程的HYSYS模拟及优化[J]. 汪蝶,张引弟,杨建平,伍丽娟. 油气储运. 2016(10)
[5]管道输送CO2准临界特性及安全控制[J]. 赵青,李玉星. 油气储运. 2014(04)
[6]二氧化碳管道密相输送工艺适用性分析[J]. 张春威,柳亭.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4)
[7]CO2驱油与埋存研究进展[J]. 陈欢庆,胡永乐,田昌炳. 油田化学. 2012(01)
[8]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 张志宏,王丽娟,李可夫,姚士洪. 石油科技论坛. 2012(01)
[9]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工艺[J]. 吴瑕,李长俊,贾文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9)
[10]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发展现状[J]. 杜磊,湛哲,徐发龙,施岱艳,文代龙. 油气储运. 2010(02)
本文编号:3507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0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