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岷江上游中段大型古滑坡与河流阶地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17:06
  近年来,在四川省岷江上游地区发生了多次大型滑坡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岷江上游地区分布数量众多的堰塞湖,具有持续时间久,规模大的特点,该地区的滑坡发育对堰塞湖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古堰塞湖包含了大量的古环境信息,对河流的地貌演化有重大影响。岷江上游地区发育了众多的河流阶地,可能对该地区滑坡的形成发育提供了基础。因此,对研究区古滑坡发育特征的调查、滑坡对河流阶地响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强震区地质灾害链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项目为依托,在对岷江上游中段古滑坡和河流阶地资料收集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岷江上游地区的发育具有明显分段性的河流阶地,主要由气候多期次波动以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所导致。同时,堰塞湖溃决过程是影响高山峡谷地区河流阶地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2)叠溪-茂县段多处在2030 ka B.P.期间发生了大型古滑坡。其中,发生于20 ka B.P.的古滑坡主要由气候波动所引发,而发生于30 ka B.P.的古滑坡可能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如地震)。(3)叠溪-茂县段河流阶地形成与古滑坡及堰塞湖沉积密切相关,滑坡和堰塞...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岷江上游河流阶地研究现状
        1.2.2 岷江上游滑坡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资料收集
        1.4.2 野外调查
        1.4.3 采集样品分析
        1.4.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及创新点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岷江上游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降水
        2.1.4 水文
    2.2 地质环境概况
        2.2.1 地层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震
        2.2.4 水文地质概况
    2.3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古滑坡基本特征
    3.1 古滑坡发育的地貌特征
        3.1.1 古滑坡分布
        3.1.2 古滑坡发育特征
    3.2 堰塞湖发育成因及古气候特征
        3.2.1 堰塞湖发育成因
        3.2.2 古堰塞湖发育
        3.2.3 古气候演变特征
    3.3 ~(14)C测年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样品的采集
    3.4 古滑坡发育年代
        3.4.1 古滑坡~(14)C年龄
    3.5 堵江可能性分析
第4章 河流阶地基本特征
    4.1 研究区河流阶地分布
    4.2 研究区河流阶地基本特征
        4.2.1 茂县石门坎村阶地发育特征
        4.2.2 岷江上游阶地发育特征概述
    4.3 研究区河流阶地发育年代
        4.3.1 河流阶地发育年龄
第5章 古滑坡与河流阶地关系分析
    5.1 古滑坡变形体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5.1.1 滑坡变形体影响因素
        5.1.2 滑坡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5.2 岷江上游古滑坡稳定性分析
    5.3 岷江上游河流阶地与大型滑坡发育关系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认识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姑河流域滑坡时空展布及成生机制研究[J]. 殷志强,孙东,张瑛,邵海,陈亮.  第四纪研究. 2018 (06)
[2]岷江上游叠溪混杂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马俊学,陈剑,崔之久.  沉积学报. 2019(01)
[3]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初步研究[J]. 许强,李为乐,董秀军,肖先煊,范宣梅,裴向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11)
[4]强震区高位滑坡远程灾害特征研究——以四川茂县新磨滑坡为例[J]. 殷跃平,王文沛,张楠,闫金凯,魏云杰,杨龙伟.  中国地质. 2017(05)
[5]川西岷江河谷典型大型—巨型古滑坡特征物探解译分析[J]. 郭桥桥,郭长宝,申维,张国华,宋昊翔,周清强.  地质力学学报. 2017(05)
[6]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强震相互关系[J]. 徐晶,邵志刚,刘静,季灵运.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10)
[7]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特大滑坡应急科学调查[J]. 何思明,白秀强,欧阳朝军,王东坡.  山地学报. 2017(04)
[8]岷江岸某边坡滑坡勘察与治理[J]. 王玉平,肖汉全,刘成.  宜宾学院学报. 2017(12)
[9]黄土滑坡灾害空间格局及其空间尺度依赖性研究[J]. 邱海军,胡胜,崔鹏,杨冬冬,许博健,朱兴华,何毅.  第四纪研究. 2017 (02)
[10]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陈金月,王石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3)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东缘主干断裂活动性及其构造变形模式研究[D]. 何玉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3
[2]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的环境地质信息研究[D]. 王小群.成都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溃决洪水反演[D]. 马俊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岷江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 陈亮.成都理工大学 2017
[3]泸沽湖记录的西南季风区15000a 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D]. 郑茜.云南师范大学 2014
[4]成渝经济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地质灾害分析[D]. 吕孟懿.成都理工大学 2014
[5]岷江上游地区阶地初步研究[D]. 朱俊霖.成都理工大学 2014
[6]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汶川—叠溪河段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D]. 韩蓓.成都理工大学 2014
[7]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来自岷江上游古堰塞湖的沉积记录[D]. 张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8]岷江上游崩滑堵江次生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D]. 严容.四川大学 2006
[9]岷江上游阶地沉积记录与气候环境变迁研究[D]. 杨文光.成都理工大学 2005
[10]岷江叠溪古堰塞湖与地质环境[D]. 段丽萍.成都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42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42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