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节点刚度对隔振系统传递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0:18
目前针对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传递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隔振器本身刚度或阻尼对系统的影响,但在部分实际应用的隔振系统中,阻尼减振器作为独立元件,其端部节点的刚度对隔振系统传递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讨论阻尼减振器的节点刚度对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传递率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质量、隔振器刚度和减振器阻尼都一定的系统中,当动力机械设备工作在低频共振区时,随串联节点刚度增大,传递率明显下降,串联刚度大于一定值后,传递率趋于稳定;当动力机械激励频率远高于固有频率时,随串联节点刚度减小,传递率明显下降。研究可为变刚度隔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应用于隔振系统的减振器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考虑串联节点刚度的液压减振器模型[8]
阻尼力随串联刚度变化曲线
单层隔振系统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数变异的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强迫振动研究[J]. 叶科,华春蓉,苏德赢,闫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9(04)
[2]减振器特性参数对高速动车组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J]. 秦震,周素霞,孙晨龙,陈金祥,龙文波,张晓军,王成国,罗金良. 机械工程学报. 2017(06)
[3]减振器安装刚度对机车车辆固有频率的影响[J]. 周晓莉,陈康. 铁道机车车辆. 2014(05)
[4]内燃动车动力总成隔振性能分析[J]. 孙梅云,曾锐,孙玉华,闫兵,王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02)
[5]双层隔振系统解耦优化研究[J]. 孙玉华,董大伟,闫兵,潘延亮,武俊达.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4(02)
[6]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刚度优化及试验分析[J]. 孙玉华,董大伟,闫兵,王媛文,赵金斗,徐元浩. 内燃机学报. 2014(02)
[7]减振器橡胶节点刚度对铁道客车系统临界速度的影响[J]. 曾京,邬平波. 中国铁道科学. 2008(02)
[8]串联刚度对液压减振器特性的影响[J]. 陆冠东. 铁道车辆. 2007(02)
[9]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响应计算[J]. 贺华,冯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10]柴油机多支承隔振系统的功率流特性[J]. 孙玲玲,宋孔杰. 内燃机学报. 2003(04)
硕士论文
[1]乘用车后扭力梁悬架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 范大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51456
【文章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考虑串联节点刚度的液压减振器模型[8]
阻尼力随串联刚度变化曲线
单层隔振系统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数变异的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强迫振动研究[J]. 叶科,华春蓉,苏德赢,闫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9(04)
[2]减振器特性参数对高速动车组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J]. 秦震,周素霞,孙晨龙,陈金祥,龙文波,张晓军,王成国,罗金良. 机械工程学报. 2017(06)
[3]减振器安装刚度对机车车辆固有频率的影响[J]. 周晓莉,陈康. 铁道机车车辆. 2014(05)
[4]内燃动车动力总成隔振性能分析[J]. 孙梅云,曾锐,孙玉华,闫兵,王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02)
[5]双层隔振系统解耦优化研究[J]. 孙玉华,董大伟,闫兵,潘延亮,武俊达.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4(02)
[6]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刚度优化及试验分析[J]. 孙玉华,董大伟,闫兵,王媛文,赵金斗,徐元浩. 内燃机学报. 2014(02)
[7]减振器橡胶节点刚度对铁道客车系统临界速度的影响[J]. 曾京,邬平波. 中国铁道科学. 2008(02)
[8]串联刚度对液压减振器特性的影响[J]. 陆冠东. 铁道车辆. 2007(02)
[9]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响应计算[J]. 贺华,冯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10]柴油机多支承隔振系统的功率流特性[J]. 孙玲玲,宋孔杰. 内燃机学报. 2003(04)
硕士论文
[1]乘用车后扭力梁悬架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 范大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51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5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