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溃散性滑坡细颗粒运移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14:41
西南山区受“5.12”汶川地震影响产生了大量松散堆积体。其在降雨、地下水位抬升等情况下常常孔压激增产生突发溃散性破坏继而流态化运动,最终形成平缓堆积体。其破坏突然、受灾范围广、运移距离远,一旦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研究破坏前的孔压激增对理清溃散性滑坡启动机理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微震信号与孔压、位移之间的同步分析发现孔压激增来源于坡体内部细颗粒运移侵蚀造成的孔隙通道渐进垮塌,但细颗粒运移不仅仅是脱离孔隙形成开放通道,其还伴随沉积、堵塞效应。因此溃散破坏前的孔压激增不仅来源于分离侵蚀,还应与颗粒沉积、堵塞有关。本文通过前期室内水槽试验及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物理模拟试验对粗粒土形成条件及内部细颗粒运移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揭示溃散性破坏前的孔压激增与细颗粒运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对溃散性滑坡启动机理的新认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细粒(<2mm)含量27.4%的粗粒土溃散性水槽模拟试验,相对密实度(Dr)在0.0130.3范围内能发生溃散性破坏,坡体产生明显沉降;Dr与前缘局部坍塌正相关,与前缘粗粒化负...
【文章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溃散性破坏研究现状
1.2.2 稀土示踪试验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溃散性滑坡水槽模拟试验
2.1 模拟试验仪器
2.1.1 试验装置及模型设计
2.1.2 孔压传感器布设及数据采集
2.2 试验土样基本物理特性
2.2.1 试样材料矿物成分
2.2.2 土样颗粒级配及密实度
2.3 试验主要步骤
2.4 溃散性滑坡物理模拟试验过程归纳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溃散性滑坡物理模拟试验
3.1 细颗粒分界粒径
3.2 细颗粒对外源稀土氧化物吸附性
3.2.1 细颗粒稀土背景值测试
3.2.2 细颗粒对单一稀土氧化物吸附能力
3.2.3 配置含多种高浓度稀土氧化物土样方法选择
3.2.4 不同粒组细颗粒对稀土氧化物吸附性
3.3 溃散性滑坡示踪试验方案
3.3.1 稀土示踪材料选取
3.3.2 示踪试验布设稀土位置
3.3.3 稀土示踪试验主要步骤
3.4 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溃散性滑坡细颗粒运移总结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密实度下的稀土示踪溃散性滑坡细颗粒运移规律
4.1 1/2倍后缘临界水力高度时滑坡内部细颗运移规律
4.1.1 渗流液中细颗粒情况
4.1.2 坡体中细颗粒情况
4.2 滑坡临界破坏前内部细颗粒运移特性
4.2.1 渗流液中细颗粒情况
4.2.2 坡体中细颗粒情况
4.3 滑坡运移初期至启动前滑坡内部细颗粒运移规律
4.3.1 颗粒粒径变化
4.3.2 细颗粒运移轨迹
4.4 小结
第5章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原因研究
5.1 细颗粒迁移机理分析
5.1.1 粗细颗粒存在形式
5.1.2 细颗粒运移中的分离与沉淀机理
5.1.3 细颗粒堵塞机理
5.2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前变形及细颗粒富集特征
5.3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原因讨论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饱和粉土静态液化性能试验研究 [J]. 张艳美,万丽丽,张旭东,程菲菲.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4)
[2]饱和土静态液化研究进展综述及趋势浅析 [J]. 闫蕊鑫,彭建兵,王烁. 灾害学. 2018(02)
[3]减饱和松砂静态液化的水-气两相流耦合分析 [J]. 方志,陈育民,何森凯,何稼. 岩土力学. 2017(11)
[4]灌渠渗漏诱发的黄土滑坡泥流触发机理分析 [J]. 习羽,李同录,邢鲜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1)
[5]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初探 [J]. 许强,彭大雷,李为乐,董秀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6(05)
[6]深圳光明新区“12.20”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 [J]. 徐永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1)
[7]REE示踪坡面径流侵蚀演变过程试验研究 [J]. 李聪,李鹏,李占斌,汤珊珊.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3)
[8]“1·11”镇雄灾难性滑坡滑动机制——高孔隙度土流态化启动与滑动液化 [J]. 姚鑫,余凯,张永双,李凌婧,周能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5)
[9]基于散体力学的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预估 [J]. 蔡旭,王端宜,黎侃,万成.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6)
[10]土壤颗粒组成对REE吸附量及侵蚀示踪精度的影响 [J]. 肖海,刘刚,许文年,夏振尧,杨悦舒,杨奇. 中国稀土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人工堆填体滑坡远程滑动机理研究[D]. 高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矿物的谱学研究[D]. 薛理辉.武汉理工大学. 2003
[3]PAM增加入渗减少土壤侵蚀及稀土元素示踪土壤侵蚀过程的试验研究[D]. 唐泽军.中国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流态型滑坡破坏前兆及破坏运移机理研究[D]. 连保金.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宝鸡中岩山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研究[D]. 李佩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静力液化型流态性滑坡破坏及运移机理研究[D]. 肖银科.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云南赵家沟滑坡启动机制与碎屑流运动特征研究[D]. 文兴.成都理工大学. 2014
[5]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效应研究[D]. 张沛.浙江大学. 2011
[6]REE示踪坡面侵蚀演变过程及不同下垫面撂荒地的减沙效益研究[D]. 申震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7]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流态化机理研究[D]. 徐富强.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4239
【文章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溃散性破坏研究现状
1.2.2 稀土示踪试验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溃散性滑坡水槽模拟试验
2.1 模拟试验仪器
2.1.1 试验装置及模型设计
2.1.2 孔压传感器布设及数据采集
2.2 试验土样基本物理特性
2.2.1 试样材料矿物成分
2.2.2 土样颗粒级配及密实度
2.3 试验主要步骤
2.4 溃散性滑坡物理模拟试验过程归纳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溃散性滑坡物理模拟试验
3.1 细颗粒分界粒径
3.2 细颗粒对外源稀土氧化物吸附性
3.2.1 细颗粒稀土背景值测试
3.2.2 细颗粒对单一稀土氧化物吸附能力
3.2.3 配置含多种高浓度稀土氧化物土样方法选择
3.2.4 不同粒组细颗粒对稀土氧化物吸附性
3.3 溃散性滑坡示踪试验方案
3.3.1 稀土示踪材料选取
3.3.2 示踪试验布设稀土位置
3.3.3 稀土示踪试验主要步骤
3.4 基于稀土示踪技术的溃散性滑坡细颗粒运移总结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密实度下的稀土示踪溃散性滑坡细颗粒运移规律
4.1 1/2倍后缘临界水力高度时滑坡内部细颗运移规律
4.1.1 渗流液中细颗粒情况
4.1.2 坡体中细颗粒情况
4.2 滑坡临界破坏前内部细颗粒运移特性
4.2.1 渗流液中细颗粒情况
4.2.2 坡体中细颗粒情况
4.3 滑坡运移初期至启动前滑坡内部细颗粒运移规律
4.3.1 颗粒粒径变化
4.3.2 细颗粒运移轨迹
4.4 小结
第5章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原因研究
5.1 细颗粒迁移机理分析
5.1.1 粗细颗粒存在形式
5.1.2 细颗粒运移中的分离与沉淀机理
5.1.3 细颗粒堵塞机理
5.2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前变形及细颗粒富集特征
5.3 溃散性滑坡孔压激增原因讨论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饱和粉土静态液化性能试验研究 [J]. 张艳美,万丽丽,张旭东,程菲菲.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4)
[2]饱和土静态液化研究进展综述及趋势浅析 [J]. 闫蕊鑫,彭建兵,王烁. 灾害学. 2018(02)
[3]减饱和松砂静态液化的水-气两相流耦合分析 [J]. 方志,陈育民,何森凯,何稼. 岩土力学. 2017(11)
[4]灌渠渗漏诱发的黄土滑坡泥流触发机理分析 [J]. 习羽,李同录,邢鲜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1)
[5]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初探 [J]. 许强,彭大雷,李为乐,董秀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6(05)
[6]深圳光明新区“12.20”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 [J]. 徐永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1)
[7]REE示踪坡面径流侵蚀演变过程试验研究 [J]. 李聪,李鹏,李占斌,汤珊珊.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3)
[8]“1·11”镇雄灾难性滑坡滑动机制——高孔隙度土流态化启动与滑动液化 [J]. 姚鑫,余凯,张永双,李凌婧,周能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5)
[9]基于散体力学的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预估 [J]. 蔡旭,王端宜,黎侃,万成.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6)
[10]土壤颗粒组成对REE吸附量及侵蚀示踪精度的影响 [J]. 肖海,刘刚,许文年,夏振尧,杨悦舒,杨奇. 中国稀土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人工堆填体滑坡远程滑动机理研究[D]. 高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矿物的谱学研究[D]. 薛理辉.武汉理工大学. 2003
[3]PAM增加入渗减少土壤侵蚀及稀土元素示踪土壤侵蚀过程的试验研究[D]. 唐泽军.中国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流态型滑坡破坏前兆及破坏运移机理研究[D]. 连保金.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宝鸡中岩山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研究[D]. 李佩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静力液化型流态性滑坡破坏及运移机理研究[D]. 肖银科.成都理工大学. 2016
[4]云南赵家沟滑坡启动机制与碎屑流运动特征研究[D]. 文兴.成都理工大学. 2014
[5]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效应研究[D]. 张沛.浙江大学. 2011
[6]REE示踪坡面侵蚀演变过程及不同下垫面撂荒地的减沙效益研究[D]. 申震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7]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流态化机理研究[D]. 徐富强.西南交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4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5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