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层次的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20:24
目的在体验经济下如何使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这需要设计师对其设计方法作进一步研究。叙事设计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设计思维,符合文创产品的设计诉求。方法通过分析文创产品的外显层、行为层、内隐层设计属性,结合"境"之美学体验分类,总结出文创产品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体验、情境体验、意境体验。基于用户体验的层次理论,分析叙事设计要素为叙事主题、故事情节以及发展步骤,提出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的设计路径与模型,并结合台州临海文化,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论叙事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有力工具,对提升文创产品服务体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叙事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文章来源】:包装工程. 2020,41(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叙事情节的构建
“美食游街”桌游玩具方案
物境体验是用户感知的初级阶段。物境体验是人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观活动对文创产品外观与质感的直观感受,指即刻的情感效果,从而领悟到产品形式美的境界过程和结果。这个阶段的体验是用户对文创产品的第一层次的解码,对其产品物境层的初次认知。用户对产品外显层中形态、色彩、材质等相关要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的解读,以此获得感官层面诸如喜欢、好奇、探索等情感体验。物境体验是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递的基础,这个阶段是用户对产品外显层(物境层)观察后得到的认知,是对文创产品物境层蕴涵的文化的识别与提取。1.2 产品中级体验——情境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粒社会中网状叙事结构与体验设计[J]. 陈炬. 包装工程. 2019(22)
[2]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 王爱红,刘世平. 中国陶瓷. 2019(01)
[3]体现区域文化意象的旅游产品叙事设计[J]. 黄媛.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8)
[4]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J]. 王艳,杨文妍. 包装工程. 2018(16)
[5]基于感质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J]. 呙智强,牛路遥. 包装工程. 2018(10)
[6]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递模型研究[J]. 张祖耀,孙颖莹,朱媛. 包装工程. 2018(08)
[7]基于叙事理论的理财产品信息传达设计研究[J]. 何人可,葛唱. 包装工程. 2017(10)
[8]基于叙事设计的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研究[J]. 郑皓华,齐瑞文. 包装工程. 2014(20)
[9]产品的叙事设计研究[J]. 吴蓓蓓.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当代视野中产品语言叙述性的建构[J]. 张凌浩. 艺术百家. 2008(03)
硕士论文
[1]文化创意产品的叙事设计研究与实践[D]. 李琳.南京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58909
【文章来源】:包装工程. 2020,41(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叙事情节的构建
“美食游街”桌游玩具方案
物境体验是用户感知的初级阶段。物境体验是人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观活动对文创产品外观与质感的直观感受,指即刻的情感效果,从而领悟到产品形式美的境界过程和结果。这个阶段的体验是用户对文创产品的第一层次的解码,对其产品物境层的初次认知。用户对产品外显层中形态、色彩、材质等相关要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的解读,以此获得感官层面诸如喜欢、好奇、探索等情感体验。物境体验是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递的基础,这个阶段是用户对产品外显层(物境层)观察后得到的认知,是对文创产品物境层蕴涵的文化的识别与提取。1.2 产品中级体验——情境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粒社会中网状叙事结构与体验设计[J]. 陈炬. 包装工程. 2019(22)
[2]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 王爱红,刘世平. 中国陶瓷. 2019(01)
[3]体现区域文化意象的旅游产品叙事设计[J]. 黄媛.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8)
[4]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J]. 王艳,杨文妍. 包装工程. 2018(16)
[5]基于感质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J]. 呙智强,牛路遥. 包装工程. 2018(10)
[6]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递模型研究[J]. 张祖耀,孙颖莹,朱媛. 包装工程. 2018(08)
[7]基于叙事理论的理财产品信息传达设计研究[J]. 何人可,葛唱. 包装工程. 2017(10)
[8]基于叙事设计的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研究[J]. 郑皓华,齐瑞文. 包装工程. 2014(20)
[9]产品的叙事设计研究[J]. 吴蓓蓓.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当代视野中产品语言叙述性的建构[J]. 张凌浩. 艺术百家. 2008(03)
硕士论文
[1]文化创意产品的叙事设计研究与实践[D]. 李琳.南京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58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5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