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发布时间:2022-07-22 18:16
  造山带内动力作用的工程效应是地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GIS技术和相关地学理论,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由构造划分的高喜马拉雅、低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3个地块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地块工程地质特性和灾害效应受内动力制约的普适性规律。提出:在挤压碰撞造山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高、低喜马拉雅,地震以逆冲型为主,地震强度大、频率高,水平应力相对较大,主应力方向近NE-WS方向,地形向大高差发展、河流下切强烈,山地灾害严重;而属于拆离地系,处于相对沉陷状态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以正断型为主,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水平应力相对较小,主应力方向近EW方向,地形演化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雪崩灾害严重;此外,高喜马拉雅特有的海洋性冰川地貌、冰湖和冰川泥石流,可能是控制跨喜马拉雅山铁路线路方案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各地块工程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的认识,提出以构造划分作为铁路工程地质分区的建议,并以拟建中尼铁路交通廊道为例,绘制了工程地质分区图。研究有助于将造山带理论推进到工程应用层面,为铁路大范围方案比选阶段,广域、高效、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简图

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剖面示意

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 姚志勇,孟祥连,李响,苗晓岐,赵文.  铁道标准设计. 2019(07)
[2]岩石加速破裂行为的物理自相似律[J].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陈竑然,吴晓娲,张珂.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5)
[3]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J]. 黄润秋,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2)
[4]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J]. 许志琴,王勤,曾令森,梁凤华,李化启,戚学祥,蔡志慧,李忠海,曹汇.  中国地质. 2013(03)
[5]工程地质学科的世纪演化与前景[J].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报. 2013(01)
[6]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学术总结[J].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6)
[7]青藏高原东缘进藏高等级道路面临的挑战[J]. 姚令侃,邱燕玲,魏永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2(05)
[8]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构造演化:沿走向变化的构造几何形态、剥露历史和前陆沉积的约束[J]. 尹安.  地学前缘. 2006(05)
[9]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二)——基本原则[J].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2001(01)
[10]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体系[J].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665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65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