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源特征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2-10-10 20:44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得出以下认识:(1)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物源分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坡面侵蚀汇集型、沟道侵蚀堆积型和弃渣侵蚀堆积型,其中物源量最多的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坡面侵蚀汇集型;(2)泥石流的物源多分布于坡度在15°~45°范围内的斜坡上,1 000~2 500 m的高程范围内,距离断裂500 m范围内,且物源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3)流域内物源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有崩落冲刷拉槽型、集中堵塞溃决型、沟道揭底铲刮型、坡面径流侵蚀溜滑型。最后,采用确定性模型与灰色关联组合方法,筛选出物源敏感性、坡面侵蚀程度、沟床比降、沟壑密度四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HP)模型对区域动态孕灾环境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得出高易发区位于白龙江干流左岸物源分布密集区。因评价过程综合了泥石流物源发育及分布特征,尤其考虑了研究区受强烈地震扰动这一因素,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区内发生泥石流可能性的大小,为客观地对该...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物源类型
1.1 重力侵蚀堆积型
1.2 坡面侵蚀汇集型
1.3 沟道侵蚀堆积型
1.4 人工弃渣堆积型
2 物源分布影响因素
2.1 地势高程因素
2.2 坡度因素
2.3 地质构造因素
2.4 植被因素
3 泥石流物源转化方式分析
4 区域尺度易发性评价
4.1 易发性评价因子确定
4.2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及分区结果
4.2.1 泥石流物源敏感性因子权重及评价方法
4.2.2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因子权重及评价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沟壑区泥石流易发性分析——以兰州老狼沟为例[J]. 侯云龙,胡帅军,彭启园,许俊凯,吴秀刚.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04)
[2]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问题的探讨[J]. 陈飞飞,姚磊华,赵宏亮,马俊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2)
[3]元谋县9·17特大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 石建军,李保珠,李鹏,黄杰,孙付来,刘冰. 地质论评. 2018(03)
[4]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滑坡易发性分析[J]. 王高峰,高幼龙,王洪德,王爱军,姚亚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6)
[5]河南栾川县泥石流物源特征与启动模式分析[J]. 陈鹏宇,彭祖武. 科技通报. 2017(09)
[6]汶川地震灾区松散土体岩土特性研究[J]. 王钧,宇岩,欧国强,潘华利,乔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5)
[7]映秀镇泥石流物源类型及空间分布研究[J]. 曾森,王蕾,周长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06)
[8]基于敏感指数主成分分析法的浙江沿海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J]. 余丰华,刘正华,夏跃珍,张达政,佘恬钰. 灾害学. 2015(04)
[9]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特征[J]. 全永庆,贾贵义. 地质学刊. 2014(04)
[10]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J]. 黄江成,杨顺,潘华利,欧国强,柳金峰.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舟曲泥石流固体物源特征及预警预报研究[D]. 樊姝芳.兰州大学 2018
[2]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 郭鹏.兰州大学 2015
[3]吉林省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析与评价[D]. 马强.吉林大学 2015
[4]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地貌定量化参数体系研究[D]. 常直杨.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及沟谷趋势预测[D]. 林虹宇.西南科技大学 2017
[2]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斜坡物源启动模式及动储量预测研究[D]. 潘聪.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赵艳萍.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0321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物源类型
1.1 重力侵蚀堆积型
1.2 坡面侵蚀汇集型
1.3 沟道侵蚀堆积型
1.4 人工弃渣堆积型
2 物源分布影响因素
2.1 地势高程因素
2.2 坡度因素
2.3 地质构造因素
2.4 植被因素
3 泥石流物源转化方式分析
4 区域尺度易发性评价
4.1 易发性评价因子确定
4.2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及分区结果
4.2.1 泥石流物源敏感性因子权重及评价方法
4.2.2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因子权重及评价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沟壑区泥石流易发性分析——以兰州老狼沟为例[J]. 侯云龙,胡帅军,彭启园,许俊凯,吴秀刚.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04)
[2]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问题的探讨[J]. 陈飞飞,姚磊华,赵宏亮,马俊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2)
[3]元谋县9·17特大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 石建军,李保珠,李鹏,黄杰,孙付来,刘冰. 地质论评. 2018(03)
[4]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滑坡易发性分析[J]. 王高峰,高幼龙,王洪德,王爱军,姚亚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6)
[5]河南栾川县泥石流物源特征与启动模式分析[J]. 陈鹏宇,彭祖武. 科技通报. 2017(09)
[6]汶川地震灾区松散土体岩土特性研究[J]. 王钧,宇岩,欧国强,潘华利,乔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5)
[7]映秀镇泥石流物源类型及空间分布研究[J]. 曾森,王蕾,周长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06)
[8]基于敏感指数主成分分析法的浙江沿海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J]. 余丰华,刘正华,夏跃珍,张达政,佘恬钰. 灾害学. 2015(04)
[9]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特征[J]. 全永庆,贾贵义. 地质学刊. 2014(04)
[10]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J]. 黄江成,杨顺,潘华利,欧国强,柳金峰.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舟曲泥石流固体物源特征及预警预报研究[D]. 樊姝芳.兰州大学 2018
[2]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 郭鹏.兰州大学 2015
[3]吉林省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析与评价[D]. 马强.吉林大学 2015
[4]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地貌定量化参数体系研究[D]. 常直杨.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及沟谷趋势预测[D]. 林虹宇.西南科技大学 2017
[2]汶川县七盘沟泥石流斜坡物源启动模式及动储量预测研究[D]. 潘聪.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赵艳萍.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0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69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