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配件生产线的柔性化再设计
本文关键词:一条配件生产线的柔性化再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成功的从农业大国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的制造企业转移到中国,中国的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许多制造企业正渐渐扩大规模,但却暴露出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渐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制造企业以前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慢慢消失。关于空调配件制造的某电子公司配件产线,由于现有条件下的旺季产能和管理等问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根据配件产线的生产需求,进行重新调整规划再设计,用精益思想来提高配件产线的生产效率和平衡旺季产能与产量二者关系。为此,本文首先对某电子公司的行业背景和当前相关研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次,配件产线的旺季生产现场和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影响配件产线旺季产能的主要因素和要提高产能的工作的困难点。再者,在配件产线的一般性影响产能的问题上,对现有流水线作出产线调整再设计,然后根据配件产线特有的小批量多品种问题,对三种单元生产进行比较,并将小批量订单按生产工艺分为四类,分别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单元生产方案设计,比较得出各类产品最佳单元生产方案,以解决人力资源不足和过于频繁切换订单的工时浪费问题。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分析了大规模流水线和小批量多品种单元生产线在生产成本、生产力和制造周期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了该配件产线采用流水线与分割式单元生产线结合的混合再设计方案最能解决现状问题。最后,对整体配件产线的调整与再设计方案的预期效果做进一步总结和评析。该方案是为了实现某电子公司配件产线的各生产要素更好的配合与利用,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平衡旺季供需关系。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可以为相类似企业的产线布局与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启发。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在企业推广小批量多品种和流水生产的混合精益生产模式是解决企业高成本、低利润、长制造周期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场管理 产线布局 人力配置 精益生产 单元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657.2;TB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综述13-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2.3 相关理论综述16-18
- 1.3 论文研究意义与目的18
- 1.4 论文内容与研究思路18-21
- 1.4.1 论文结构内容18-19
- 1.4.2 论文研究思路19-21
- 第二章 配件生产线调研分析21-32
- 2.1 企业内部管理问题21
- 2.2 现场再设计的必要性21-22
- 2.3 生产线现场调研分析22-29
- 2.3.1 配件生产线布局方式机器工艺流程22-24
- 2.3.2 配件生产线生产现场现状分析24-29
- 2.4 生产线生产数据分析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配件流水装配线的调整方案再设计32-41
- 3.1 生产线平衡分析32-33
- 3.2 五大因素分析33-38
- 3.2.1 人因分析与建议33-34
- 3.2.2 设备工装分析与再设计建议34-37
- 3.2.3 物料、操作方法、工作环境的再设计方向37-38
- 3.3 流水装配线方案预期效果38-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柔性装配线的调整方案再设计41-55
- 4.1 单元生产41-43
- 4.1.1 一人屋台式单元生产42-43
- 4.1.2 逐兔式单元生产43
- 4.1.3 分割式单元生产43
- 4.2 某电子公司单元生产可行性分析43-44
- 4.3 单元生产布局设计44-54
- 4.3.1 A、B、C、D四种型号的生产工艺44-47
- 4.3.2 分别对四种类型的产品进行方案布局设计47-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流水生产线与柔性生产线并行生产的实现55-60
- 5.1 两种生产方式协调并行的生产准则55-56
- 5.2 配件生产线的布局再设计56-57
- 5.2.1 生产线合理布局的原则56
- 5.2.2 生产线的布局再设计56-57
- 5.3 并行生产预期效益以及评价分析57-59
- 5.3.1 预期直接效益分析57-58
- 5.3.2 预期间接效益分析58-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与展望60-62
- 研究成果60
- 论文不足与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2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3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精益生产[J];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11期
5 罗振璧;罗杰;杜维;莫如虎;于学军;朱立强;;精益生产与管理(六):如何提升价值与消除浪费[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6 田锋;;此“精益”非彼“精益”——精益研发与精益生产之比较[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8年05期
7 Volker Unruh;;精益生产使企业健康“瘦身”[J];现代制造;2009年21期
8 陈之然;;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探讨[J];新材料产业;2010年06期
9 王秀梅;;企业精益生产的信息化再造[J];机械制造;2010年11期
10 ;积极推进精益生产 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一条配件生产线的柔性化再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2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