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分析及动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9:16

  本文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分析及动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磁流变液是一种具有特殊流变特性的智能材料,能在磁场的作用下由流体瞬间转变为半固体,且流变过程可逆。由于其剪切屈服强度可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加以控制,因此,利用磁流变液介质研制得到的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在振动控制技术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液、结构件、电磁场等相互耦合作用,使其动态特性呈强非线性,要得到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应对其多场耦合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本文通过对美国Lord公司生产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建模、多场耦合仿真及动态响应分析,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应用于管路半主动控制的磁流变减振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为:(1)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评估能力分析建立磁流变阻尼器伪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辨识,得到环形通道模型、Bingham模型及Bingham-多项式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性能的评估能力。(2)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仿真以ADINA有限元软件为仿真平台,建立磁流变阻尼器流场、结构场和电磁场多场耦合仿真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到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为研究其动态特性奠定基础。(3)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分析建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模型,分析磁流变液参数和电磁回路参数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磁流变阻尼器内部磁路结构,计算电磁回路响应时间。对电磁回路的涡流和磁滞损耗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磁流变阻尼器的磁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4)实验测试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特性使用d SPACE仿真控制平台完成实验并用Butterworth滤波器滤波,得到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特性曲线,并将伪静力学模型曲线和ADINA仿真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静力学模型和多场耦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 参数辨识 多场耦合 动态特性 半主动振动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53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4
  • 1.1.1 课题来源11
  • 1.1.2 研究背景11-13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磁流变液材料14-16
  • 1.2.2 磁流变技术应用16-17
  • 1.2.3 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分析17
  • 1.2.4 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分析17-18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建立及参数辨识20-41
  • 2.1 引言20
  • 2.2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20-21
  • 2.3 磁流变阻尼器的伪静力学建模21-30
  • 2.3.1 磁流变液的本构模型21-22
  • 2.3.2 磁流变阻尼器的准静态对称模型22-28
  • 2.3.3 准静态对称模型的仿真分析28-30
  • 2.4 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模型建立30-39
  • 2.4.1 动力学参数模型建立31-34
  • 2.4.2 非参数动力学模型的建立34-39
  • 2.5 本章小结39-41
  • 第3章 磁流变阻尼器的多场耦合效应及其仿真41-54
  • 3.1 引言41
  • 3.2 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的数学模型41-45
  • 3.2.1 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41-43
  • 3.2.2 电磁模块的有限元模型43-45
  • 3.3 含磁场的多场耦合仿真分析45-53
  • 3.3.1 多场耦合模型的建立46-49
  • 3.3.2 活塞结构体的仿真分析49-50
  • 3.3.3 磁流变流体的仿真分析50-51
  • 3.3.4 磁流变阻尼器内部磁场分布51-52
  • 3.3.5 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分析52-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磁流变阻尼器动态响应分析54-67
  • 4.1 引言54
  • 4.2 磁流变液响应时间54-57
  • 4.2.1 Bingham流体稳定流动分析54-55
  • 4.2.2 跃变条件下的流体流动分析55-57
  • 4.3 电磁回路响应时间57-66
  • 4.3.1 电磁回路响应时间分析57-60
  • 4.3.2 能量损耗对响应时间的影响60-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5章 实验研究67-83
  • 5.1 引言67
  • 5.2 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实验系统搭建67-73
  • 5.2.1 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原理67-69
  • 5.2.2 实验台硬件组成69-70
  • 5.2.3 测试及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组成70
  • 5.2.4 滤波处理70-73
  • 5.3 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实验方案73-78
  • 5.3.1 伺服阀控缸的位置控制73-75
  • 5.3.2 实验方案75-76
  • 5.3.3 数据采集76-78
  • 5.4 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实验研究78-82
  • 5.4.1 控制电流对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性能的影响78-79
  • 5.4.2 振动频率对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性能的影响79-80
  • 5.4.3 振动幅值对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性能的影响80-81
  • 5.4.4 理论和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81-82
  • 5.5 本章小结82-83
  • 结论83-84
  • 参考文献84-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阻尼器设计与试验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昊;胡海岩;;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逼近[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代华;袁刚;李一平;;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4 沙凌锋;徐赵东;李爱群;郭迎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5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8年10期

6 王昊;史小梅;;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9年12期

7 马新娜;杨绍普;刘晓星;葛占胜;;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8 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9 许利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10 徐海鹏;张红辉;余昭;;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附加刚度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娜;杨绍普;陈恩利;钱涛;;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为;程亚鹏;林庆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祥金;沈娜;;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变阻尼减振控制系统设计[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昊;胡海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清;伍晓红;胡志义;;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肖志荣;孙炳楠;;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智能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强;新型磁流变阻尼器与六轴半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平;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悬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建军;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张莉洁;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继;含磁流变阻尼器自动武器缓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张红辉;磁偏置内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史鹏飞;磁流变阻尼器的拟负刚度控制及实时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付杰;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减震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占卫;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涛;面向病理性震颤抑震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路;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仕游;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恒;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反馈手指康复训练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延平;基于磁流变阻尼器自行火炮半主动悬挂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亢国存;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和半月板的智能仿生腿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刘松;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桂腾;游梁抽油机磁流变二次精确平衡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分析及动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33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