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GPU的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超声成像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方式,识别和测量在不同器件中的缺陷,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利用传统的超声成像技术得到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将会对缺陷的准确判断和评估带来困难。为了更好的获得成像质量,引入了合成孔径超声成像的方法。基于合成孔径超声成像的方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激励和采集阶段,超声信号的发射和回波信号的存储(2)波束形成阶段,通过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处理,来获取超声图像的像素。虽然合成孔径超声成像改善了成像质量,同时它也增加了计算量,一般的硬件平台很难实现实时成像。针对合成孔径超声成像重建算法计算量大和实时性差等问题。文本采用了一种基于CUDA架构的GPU并行处理的方式,来提高成像的速率,详细分析了合成孔径超声成像算法中的并行性,包括解析信号的并行、超声重建算法中的并行和图像后处理的并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波束形成阶段的计算时问,具体包括回波信号预处理、波束控制、延迟叠加、包络检波、动态压缩和滤波降噪等。本文工作主要研究在波束形成阶段的超声成像并行和基于CUDA架构的GPU技术的应用。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中,通过采集标准B型试块中的缺陷数据来进行超声重建,使用CPU+GPU异构模型进行并行加速,相对于使用单线程重建高出约200的加速比。用更好的CPU与GPU和更合理的资源分配将进一步的提高成像速率。
【关键词】:相控阵超声 并行计算 波束形成 SAFT GPU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TB55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11-15
- 1.2.1 合成孔径聚焦成像的发展现状11-12
- 1.2.2 GPU用于通用计算的发展现状12-14
- 1.2.3 GPU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14-15
- 1.3 本文内容安排15-16
- 第2章 超声成像原理16-29
- 2.1 波束形成16-17
- 2.2 波束控制17-21
- 2.2.1 动态孔径18-20
- 2.2.2 幅度变迹20-21
- 2.2.3 动态聚焦21
- 2.4 合成孔径成像21-28
- 2.4.1 单阵元合成孔径成像21-24
- 2.4.2 多阵元合成孔径成像24-26
- 2.4.3 合成聚焦成像26-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基于CUDA架构的GPU并行计算技术29-37
- 3.1 并行处理技术29-31
- 3.1.1 多核多线程29-30
- 3.1.2 分布式并行30
- 3.1.3 CPU与GPU异构并行30-31
- 3.2 CUDA的编程和执行模型31-36
- 3.2.1 CUDA的编程方法33-34
- 3.2.2 CUDA线程层次结构34-35
- 3.2.3 CUDA存储器模型35-36
- 3.3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超声成像系统中的并行分析37-44
- 4.1 超声成像系统37-39
- 4.1.1 回波信号预处理37-38
- 4.1.2 包络检波38
- 4.1.3 动态范围压缩38-39
- 4.1.4 滤波降噪39
- 4.2 合成孔径成像算法并行分析39-43
- 4.2.1 解析信号中的并行分析39-40
- 4.2.2 超声重建算法中的并行分析40-42
- 4.2.3 图像后处理的并行分析42-43
- 4.2.4 图像显示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44-51
- 5.1 Multi2000系统44-46
- 5.2 结果分析46-50
- 5.2.1 合成孔径超声成像46-48
- 5.2.2 基于GPU并行加速48-50
- 5.3 本章小结50-51
- 总结与展望51-53
- 总结51-52
- 展望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62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灵卫;刘和光;许可;杨双宝;徐曦煜;王磊;;地球自转对星载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影响[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3期
2 石峰;杨应槐;;合成孔径红外成象光学系统[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9年03期
3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分析模拟及多参考光合成孔径数字全息[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4 杨双宝;刘和光;许可;王志森;;合成孔径高度计中的延迟补偿问题[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6期
5 杜英华;张聪颖;陈世利;孙芳;刘婧;靳世久;;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10年02期
6 蔡兰,兰从庆;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7 胡志平;宋如华;杨大让;;合成孔径系统光束的大气传输[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8 孙宝申,张凡,,沈建中;合成孔径聚焦声成像时域算法研究[J];声学学报;1997年01期
9 ;光电成象技术及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1期
10 杨旭东;黄建国;汤琦;;基于重叠互相关器的合成孔径水池实验研究(英文)[J];声学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青;张碧星;师芳芳;;基于超声阵列的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研究[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2 曾碚凯;王英;黄海宁;;合成孔径无损探伤技术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吴冰静;姜宏振;徐昱;;利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A];2012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江黔夫;徐善驾;陈学诠;;微波合成孔径雷达图象的无失真压缩模型[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李明;陈晓冬;李妍;郝云霞;汪毅;郁道银;;基于相位补偿的改进内窥超声合成孔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明;郁道银;李妍;汪毅;陈晓冬;;面向医学超声内窥成像的合成孔径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啸;杨贝贝;孙进平;;升降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郑洪伟;沈一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调制模式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本庆;李兴国;;近程被动成像毫米波合成孔径辐射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周瑜;钱方明;杨U
本文编号:46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6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