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9:06

  本文关键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像以前的手机那么死板,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智能手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应用程序的开发成为各家公司争相进行的项目。应用程序无论依托于什么平台发布,除去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外,应用程序人机界面的人因工程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应用程序人机界面在人因工程学方面设计得好,获得广大用户的肯定,那么该应用程序就会迅速占领市场,获得成功;如果其界面人因工程设计得不好,用户评价则低,那么该应用程序的市场占有率低,可能很快将被其他具有相同服务的应用程序代替。眼动追踪技术以用户的视线运动为测量依据,可以有效地追踪用户在操作界面时的眼睛运动过程,从而客观地揭示用户的思维过程。所以可以将眼动追踪技术运用到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上。本文首先分析、归纳获得了智能手机人机界面应该具备的7条人因特性,即外观表现、复杂性、辨别力、一致性、透明性、导航性、反馈性,基于此建立了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操作时间、操作出错、任务完成率和总注视点数为测量参数,并以这些测量参数为自变量,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关系。基于该数学模型,以眼动追踪技术为载体,建立了一种用于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的方法。以分辨率为720*1280的华为智能手机上版本号为V5.5.4的美团网为测试对象,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相关验证,并由该方法发现测试界面存在的人因适合性问题;同时由用户主观评价得到该界面存在的人因适合性问题,对比该方法和主观测试得到的人因适合性问题,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分辨率为720*1280的华为智能手机上版本号为V6.0.0的新浪微博和版本号为V7.9.9的酷狗音乐为测试对象,探索该方法是否具有普适性。经过验证,实验法和观测法对于测试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是可行的,并且具有普适性。设计师可以运用此方法对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测试,寻找该界面存在的人因工程学问题,从而改进该界面。
【关键词】:智能手机 应用程序 人因工程学 眼动追踪 人机交互界面 普适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3;TP11;TB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引言12
  • 1.2 研究背景12-16
  • 1.2.1 智能手机人机界面的特征方式12-14
  • 1.2.2 人因工程学14-16
  • 1.3 研究架构16-21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16
  • 1.3.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16-19
  • 1.3.3 研究构思19-20
  • 1.3.4 研究创新点20-21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21-22
  • 第2章 眼动追踪技术与人机界面人因特性研究22-32
  • 2.1 眼动追踪技术相关内容22-25
  • 2.1.1 眼动追踪技术概念及发展历程22-24
  • 2.1.2 眼动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24
  • 2.1.3 眼动追踪技术常用眼动指标24-25
  • 2.2 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特性25-30
  • 2.3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32-48
  • 3.1 人因适合性测试模型32-37
  • 3.2 数据处理软件37-38
  • 3.3 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38-46
  • 3.3.1 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38-44
  • 3.3.2 本文选取的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44-45
  • 3.3.3 研究方法的效度与信度45-46
  • 3.4 美团网、新浪微博和酷狗音乐介绍46-47
  • 3.4.1 美团网46
  • 3.4.2 新浪微博46-47
  • 3.4.3 酷狗音乐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验证48-72
  • 4.1 方法可行性验证48-61
  • 4.1.1 实验目的48
  • 4.1.2 被试48-49
  • 4.1.3 实验仪器和环境49
  • 4.1.4 实验设计49-50
  • 4.1.5 实验步骤50-52
  • 4.1.6 实验结果分析52-61
  • 4.1.7 实验结论61
  • 4.2 方法普适性验证61-70
  • 4.2.1 实验目的61
  • 4.2.2 被试61
  • 4.2.3 实验仪器和环境61-62
  • 4.2.4 实验设计62-63
  • 4.2.5 实验步骤63-64
  • 4.2.6 实验结果分析64-70
  • 4.2.7 结论70
  • 4.3 本章小结70-7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5.1 结论与贡献72-73
  • 5.2 局限与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80
  • 主要成果80-82
  • 致谢82-84
  • 附录84-85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远勤;王臻;巢永烈;;前牙缺失中种植基桩数目对种植固定桥适合性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裕广;金融商品销售适合性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赵嵩;金融机构适合性义务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毛菁红;EBM3D打印纯钛全冠适合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4 吴丽艳;微波二次烧结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低温时效性和冠适合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郭庆钦;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6 安飞一;我国投资产品与服务销售适合性监管制度完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伟;氧化锆全瓷修复体与氧化锆基台适合性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渠澜;三种不同全瓷系统底层冠适合性的比较[D];辽宁医学院;2012年

9 谭发兵;Cerec 3D/inlab MC XL系统全瓷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晓琴;烧结温度对三种氧化锆全瓷底冠适合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6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