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模糊免疫PID算法研究及其对膨胀机温度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7-07-04 21:09

  本文关键词:模糊免疫PID算法研究及其对膨胀机温度的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膨胀机 PID控制 模糊控制 免疫反馈控制 MATLAB仿真


【摘要】:近些年来,膨胀机因为其高效、便于掌握、对外界环境要求低等特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油气初加工系统中,包含着许多设备,膨胀机就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膨胀机是深冷装置的关键制冷设备,其运行状态是否良好,与深冷装置的产量高低与质量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膨胀机中,气体进行绝热膨胀,对外做功而耗损自身的内能,膨胀机便是通过这一原理来实现其功能,使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巨幅下降从而实现制冷与降温的目的。因此膨胀机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常规PID控制器对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并不完美,控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超调大,调节时间长,甚至稳定性差与时间延迟等。对于这些系统,由于其太过复杂,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传统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较差。参数的改变或者负载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无法满足高性能的要求。1.针对常规PID控制、模糊控制以及免疫反馈控制,本文首先对他们目前的发展和研究情况分别做出阐述,并对他们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概括分析。2.基于三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对模糊免疫PID控制器算法和设计进行详细研究。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具有布局简单、参数易调整等特点。针对膨胀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特性,分别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设计对应的控制器,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3.以简化的膨胀机模型为控制对象,运用MATLAB语言,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对膨胀机温度控制系统实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PID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表明,模糊免疫PID算法具有强鲁棒性、强抗干扰性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在实际工业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关键词】:膨胀机 PID控制 模糊控制 免疫反馈控制 MATLAB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TB6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膨胀机温度控制的目的和意义10
  • 1.2 膨胀机温度控制的研究概况10-12
  • 1.2.1 膨胀机工作原理10-11
  • 1.2.2 膨胀机控制方案11-12
  • 1.3 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2-16
  • 1.3.1 PID控制13
  • 1.3.2 模糊控制13-14
  • 1.3.3 人工免疫系统14-16
  • 1.4 MATLAB概述16
  • 1.5 本文主要工作16-18
  • 第二章 控制算法原理18-29
  • 2.1 PID控制算法分析18-21
  • 2.1.1 常规PID控制原理18-20
  • 2.1.2 PID控制的特点及改进思路20-21
  • 2.2 模糊控制算法分析21-24
  • 2.2.1 模糊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21-23
  • 2.2.2 模糊控制算法的特点23-24
  • 2.3 免疫系统分析24-28
  • 2.3.1 免疫系统的生物学机理24-25
  • 2.3.2 免疫系统的特点25-26
  • 2.3.3 基于免疫应答的免疫算法机制26-27
  • 2.3.4 免疫反馈控制算法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29-38
  • 3.1 PID控制算法的选择29-30
  • 3.2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30-33
  • 3.2.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30-31
  • 3.2.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31-32
  •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优化32-33
  • 3.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33-37
  • 3.3.1 控制器的结构33-34
  • 3.3.2 模糊化34-35
  • 3.3.3 模糊控制规则35-36
  • 3.3.4 去模糊化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模糊免疫PID控制器的设计38-45
  • 4.1 免疫系统的理论38-39
  • 4.2 免疫PID控制器的实现39
  • 4.3 免疫反馈规律的模糊自调整39-42
  • 4.4 模糊免疫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42-44
  • 4.5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45-53
  • 5.1 膨胀机的基础建模45-46
  • 5.2 仿真模型及条件46-48
  • 5.2.1 仿真模型46-48
  • 5.2.2 仿真条件的选取48
  • 5.3 仿真与分析48-51
  • 5.4 结论分析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发表文章目录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宏;消除膨胀机系统的安全隐患[J];深冷技术;2005年02期

2 李敏霞;马一太;李丽新;杨俊兰;;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甄宏续;;膨胀机进水的检修[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6年03期

4 姚琳;陈保权;魏福平;;膨胀机停车故障分析与处理[J];深冷技术;2008年05期

5 林少荣;杨学军;朱莹;;膨胀机振动信号电缆的改造[J];深冷技术;2009年S1期

6 王树林;;膨胀机增压后冷却器漏水事故分析[J];低温与特气;2013年03期

7 李美玉;郑祥领;李正平;;膨胀机后冷却器泄漏引起的故障分析与处理[J];氮肥技术;2013年04期

8 申忠芳;50─110/12型膨胀机的改进[J];深冷简报;1970年02期

9 古信清;55-210型膨胀机在不停分馏塔下检修[J];深冷技术;1976年01期

10 苏荣礼;55-201型膨胀机维修简介[J];深冷技术;197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喷嘴对能量回收用冲击式膨胀机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加雷;;大焓降、高转速膨胀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马一太;赵丽;;常规工质双转子膨胀机的分析与试验介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冰圣;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低温余热回收用涡旋膨胀机模拟及性能测试[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世文;神本武征;;快速压缩膨胀机中柴油喷雾火焰的壁面碰撞传热(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闫家义;;100万方/日7.0MPa天然气膨胀机的研制[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李敏霞;马一太;刘圣春;苏维诚;;CO_2热泵摆动转子膨胀机样机的研制开发[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俊兰;马一太;刘圣春;管海清;;CO_2跨临界膨胀机循环最佳高压压力计算[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美兰;马一太;李敏霞;;CO_2双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韦伟;刘杰;陈江平;;采用蜗旋式膨胀机的小型ORC系统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戴敬华;借“前车之鉴”保设备稳定运行[N];中国冶金报;2005年

2 谭四祥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汪建军;上士钟永林一手绝活饮誉高原[N];解放军报;2011年

3 钱文;国产PTA膨胀机已达到国际标准[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业强;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宋盼盼;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涡旋膨胀机非稳态流动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敏霞;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转子式膨胀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张振迎;逆循环中能量回收涡轮膨胀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查世彤;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3年

6 赵丽;制冷与热泵循环中膨胀部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曾宪阳;CO_2跨临界循环滚动活塞膨胀机和涡旋压缩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姜云涛;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及两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安青松;CO_2滚动转子膨胀机内部相变膨胀过程机理分析与可视化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管海清;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理与转子式膨胀机—压缩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琼;一种耦合跨临界与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2 彭国勋;一种完全基于风能的供暖系统的基础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臣;型线结构对涡旋膨胀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光耀;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集成装置开发及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戈平;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郎肯循环发电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苑善通;低温地热能ORC发电系统涡轮膨胀机流场模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7 邹景煌;低品位热能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马杰;模糊免疫PID算法研究及其对膨胀机温度的控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赵丽;逆循环装置中代替节流阀的双转子膨胀机的设计与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严雨林;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涡旋膨胀机工作过程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1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1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