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P和Flexsim的发电机车间布局研究与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SLP和Flexsim的发电机车间布局研究与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设施布局 SLP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Flexsim仿真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立足之地成为企业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制造企业仅通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物料消耗及人力消耗来增加其利润,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取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生产方式。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将目光对准了“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力求通过物流成本的降低,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车间布局作为企业生产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布局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其物流效率、车间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生产均衡性以及安全性。因此,研究企业车间布局的规划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H电机厂发电机车间的布局情况进行研究。以H电机厂发电机车间为研究对象,依据车间的物流量、车间各生产工序间的距离等数据资料,对该车间物流情况运用F-D图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该电机厂发电机车间布局中现存的主要问题。针对发电机车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运用系统布置规划方法(SLP)及相关理论,结合车间实际情况,从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综合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布置线型图,对该电机厂发电机车间布局提出了两种改善方案;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安全因素、布局柔性、物流效率、整体工作环境作为评价准则,分别对提出的两种改善方案和原始方案进行评价,两种方法得出一致的结论,结果都表明改善方案相对原始方案有较大的改进,并比较两种改善方案,最终确定了最优的车间布局方案。本文最后利用Flexsim三维仿真软件,对最优车间布局方案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对其制造单元进行3D建模和仿真运行,找出生产线瓶颈,然后再对生产线进行合理优化,最终保证了车间重构的可行性。本文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对车间布局及生产过程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和仿真,得出结果与理论吻合,表明方案可行、有效,对提高整个车间生产效率,增强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设施布局 SLP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Flexsim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1;TB497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1章 绪论14-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4-15
- 1.1.1 研究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内容18-19
- 1.3.1 研究方法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4 本章小结19-20
- 第2章 设施布置理论和方法20-26
- 2.1 设施布置理论基础20-22
- 2.1.1 设施布置的内容20
- 2.1.2 车间设施布置的类型20
- 2.1.3 车间设施布置的基本方法20-22
- 2.2 SLP的主要理论22-25
- 2.2.1 SLP的基本要素与规划过程22-24
- 2.2.2 SLP方法的实施步骤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发电机车间现状分析26-33
- 3.1 企业简介26
- 3.2 发电机车间生产现状分析26-29
- 3.2.1 生产工艺流程分析26
- 3.2.2 车间布局现状分析26-28
- 3.2.3 车间物流的F-D分析28-29
- 3.3 车间布局现存问题29-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基于SLP方法的发电机车间布局优化33-45
- 4.1 物流分析33-35
- 4.2 作业单元非物流关系分析35-37
- 4.3 作业单元综合关系分析37-40
- 4.4 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40-42
- 4.5 作业单元面积相关图42-44
- 4.6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发电机车间布局方案的评价与选择45-55
- 5.1 简述层次分析法45-47
- 5.1.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45-46
- 5.1.2 建立判断矩阵46
- 5.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6-47
- 5.1.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7
- 5.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发电机车间布局进行评价47-52
- 5.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47
- 5.2.2 构建判断矩阵47-48
- 5.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8-51
- 5.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1-52
- 5.3 简述AHP一模糊综合评价法52-53
- 5.4 采用AHP一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发电机车间布局进行评价53-54
- 5.5 发电机最优车间布局的选择54
- 5.6 本章小结54-55
- 第6章 基于Flexsim的发电机车间布局建模与仿真55-73
- 6.1 仿真的相关概念55
- 6.2 Flexsim仿真技术55-56
- 6.3 基于Flexsim的建模与仿真56-69
- 6.3.1 发电机车间仿真过程56-58
- 6.3.2 仿真目标58
- 6.3.3 数据收集58
- 6.3.4 建立概念模型58
- 6.3.5 建立Flexsim仿真模型58-60
- 6.3.6 模型参数及属性的设置60-67
- 6.3.7 模型运行于结果分析67-69
- 6.4 系统仿真模型的优化69-72
- 6.5 本章小结72-73
- 总结与展望73-75
- 论文总结73-74
- 论文工作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0-81
- 附录B Matlab编程81-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敏,陈炳森,张为民;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车间布局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4期
2 周茂涛;王志文;刘长清;;机加工车间布局设计方法概述与案例分析[J];柳钢科技;2009年02期
3 王进;樊树海;;可重构车间布局建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01期
4 曹文钢;侯永康;何其昌;陈帝江;;基于数字化工厂的车间布局规划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2年05期
5 黎文飞;郭顺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车间布局设计与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7年10期
6 张建军;底振华;张利;;基于分形理论的E-型车间布局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7 李琴;;某生产车间布局和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年06期
8 宛剑业;王永强;;模糊聚类在车间布局改造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学报;2008年01期
9 徐立云;杨守银;李爱平;黄君政;;生产车间布局多目标优化及其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10 曾志斌,李言,李淑娟,张红兵;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车间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密金玲 石洁;重庆局力促外贸企业产业升级[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2 陈庆山;变化从生产环境开始[N];中国纺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广华;制造车间布局优化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锡恩;基于SLP的BPEG公司生产车间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陈昌尾;TC公司生产系统布局设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包贤强;A公司料斗配件生产车间布局及搬运设备的优化设计[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4 张寒;生产车间布局的优化设计[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丁铜;基于系统布置设计的M公司电子车间布局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孟佳;A公司钢件大型软加工车间布局改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夏弘;某阀门车间布局设计及仿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徐跃;宁凯机加工分厂车间布局方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伟峰;三维仿真技术在车间布局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铁道学院;2004年
10 郝理想;基于虚拟仿真的生产车间布局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3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2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