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应用高光谱图像拟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发布时间:2017-07-20 11:10

  本文关键词:应用高光谱图像拟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更多相关文章: 高光谱图像 铜绿假单胞菌 生长模拟 区分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发一种新颖、快速、无损的方法模拟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方法]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获取铜绿假单胞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0、12、24、36和48 h的图像和光谱参数,采用部分短波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平均光谱值、高光谱图像的掩模图形和480~1 000 nm波段内光谱值的第1主成分共3种方法来模拟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结果]对初始浓度为102和104CFU·m L-1的假单胞菌所建立的模型训练集决定系数(R2)为0.970 1~0.993 2,平方误差和(SSE)为0.000 03~0.080 61,验证集R2为0.805 7~0.954 2,SSE为0.000 28~0.104 61。3种基于高光谱图像特征参数建立的模型与基于菌落计数法建立的模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00,说明基于高光谱图像参数建立的假单胞菌生长模型符合其实际生长情况。基于部分波长范围的平均光谱值和基于高光谱图像的掩模图形建立的拟合模型比第1主成分得分建立的模型与数据拟合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同时,对480~1 00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2种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的5个检测阶段只有部分样品点重叠,相互之间可以区分。[结论]高光谱图像技术可以用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状况进行区分和模拟,为进一步对冷鲜肉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关键词】高光谱图像 铜绿假单胞菌 生长模拟 区分
【基金】: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313002-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9B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KYLH201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282)
【分类号】:TP751
【正文快照】: 假单胞菌是鲜肉中的常见腐败菌之一,是冷鲜肉流通过程中腐败的重要原因,由此造成肉品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畜禽肉的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成熟的加工方法以及良好的环境,鲜肉极易因为假单胞菌的感染而变质[1-2]。因此,对肉品中假单胞菌的生长状况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大威,宋翠萍;应用RAPD技术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DNA的多态性[J];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曾燕丽;兰小鹏;江丽;刘丰伟;;灭活铜绿假单胞菌DNA适体的筛选和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李超;黄亮;刘庆中;王赛芳;郑佳音;周铁丽;;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缺失的检测[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小燕;卓超;冯景宇;;低浓度乙醇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俊娟;蒋捍东;;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晓玲;高华;刘正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5年连续监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谢才文;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3 卢锦萍;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咏梅;落叶松皮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丰伟;体外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研究及初步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江守伟;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军花;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部分耐药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靓;山西太原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调查分析及产金属酶基因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顾晓花;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7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67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