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边坡及不利地质体的动力特征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边坡及不利地质体的动力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波 加速度 线型坡 山坳 节理 软弱夹层
【摘要】: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介质性质出现差异,成为非连续介质,地震动力响应由此变得复杂。根据青川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线型坡及山坳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结合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对不同岩质边坡及岩体中出现节理和软弱夹层等不利地质体时的动力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在一定高程下线型坡上地震波加速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大,且垂直山脊方向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沿山脊方向,最大可达3.12倍;山坳处的地震波加速度较谷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同一规模边坡,岩质越硬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大;当边坡中存在节理及软弱夹层时,地震波传播会受到反射和透射的影响,从而影响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岩体弹模较大时,节理对地震波传播的透射作用较强,且节理间距与输入波长的比值小于临界值时,其比值越大,节理对地震波的透射作用越强;岩体分界面下部岩性较上部岩性硬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别增大,透射波峰值加速度降低越明显,而反之分界面以下岩性较上部软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值越大,透射波加速度放大越显著;软弱夹层厚度以及其与周围岩体波阻抗比较大时,地震波经过软弱夹层时的透射系数较小。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地震波 加速度 线型坡 山坳 节理 软弱夹层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338)~~
【分类号】:P642.27
【正文快照】: 边坡动力问题在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中一直广受关注。在多山地区,由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中,边坡失稳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历史上由于地震导致边坡失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数以千计。如何减少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关于边坡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最早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佳胜;滕保华;薛宗林;;计入衰减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2 绪方义弘 ,高明多 ,郝玉金;利用地震波探测岩层构造的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探测仪的试制及基础试验[J];江苏煤炭科技;1981年Z1期
3 李清河,郭建康,闵祥仪,盛国英,傅印发,荣代潞,侯晓钰,魏德晴;天水—礼县地区地震波运动学透视[J];地震;1989年03期
4 王童奎;李瑞华;李小凡;张美根;刘红艳;;谱元法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修济刚;井下地震波学术讨论会暨工作会议在津召开[J];地震;1986年05期
6 王俊国,张少泉,卫鹏飞,吴晓芝;深井中地震波观测结果的某些物理解释[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04期
7 丛文相;求解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迭代方法(英文)[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8 曹军,盖增喜,张坚,陈晓非;用于不规则界面多层介质的地震波方法比较研究:不规则地形问题[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9 屈建军;曾娟;;地震波曲线在有限元分析计算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8年04期
10 薛宗林;滕保华;苏佳胜;;浅论多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J];物理与工程;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黄建明;陆明万;;地震波传播计算中的无网格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顺和;吴邕;;地震波大地吸收的成因和意义[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辉;董良国;夏凡;马在田;;利用国产“神威”系列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罗明秋;刘洪;李幼铭;;地震波传播的哈密顿表述及辛几何算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5 王俊国;卫鹏飞;吴晓芝;;井下与地面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对比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巴晶;曹宏;姚逢昌;;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汪文帅;李小凡;李一琼;张美根;;基于辛格式谱元法的地震波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福娟;王华忠;马在田;;地震波旅行时计算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胡朝元;程增庆;娄健;师素珍;;煤系地层地震波区域性发育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尹凤玲;张怀;石耀霖;;日本东北地震波传播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进;“跑”在地震波的前面[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罗沙 崔静 余晓洁;“和地震波赛跑”成防灾减灾重点[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严建文 汪华南;基础研究破解复杂地质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张高萍 邓道静;油气勘探技术将有新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淑清;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巴晶;复杂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李子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杨宁;煤层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何现启;EDA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超;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核安全壳的地震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亚超;低温环境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对油气管道影响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常梦利;地震波斜入射时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臧昊;地震波静力触探测试系统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6年
5 汪向阳;基于地震波检测的管道安全预警系统[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李如山;地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赵烽帆;高速屏蔽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8 周基阳;基于信息量的地震波动初至拾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卓旭炀;复杂场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10 马毅恒;地震波的Hamilton系统方法模拟[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1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61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