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不同表面能微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
本文关键词:制冷系统不同表面能微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传热 冷却 模型 表面能 微通道 流动沸腾 传热关联式
【摘要】:为了研究微通道壁面特性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该文以具有不同表面能的微通道为研究对象,制冷剂R141b为试验工质,在不同热流密度、质量流率下对微通道内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探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工况下,质量流率的增加有利于沸腾传热,但微通道内过冷段长度也相应增加;在微通道饱和沸腾区传热系数较稳定,但沿工质流动方向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相比于表面能为23.93 m N/m的3#的微通道,表面能为60.03和49.54 m N/m的1#和2#微通道沸腾传热系数分别提高18.42%和9.28%;根据试验值与关联式预测值的对比情况,对Lazarek关联式进行修正,拟合得到能很好预测该试验各工况下的传热关联式,平均绝对误差为9.76%。该研究为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关键词】: 传热 冷却 模型 表面能 微通道 流动沸腾 传热关联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6090)
【分类号】:TK124;TB657
【正文快照】: 罗小平,邓聪,冯振飞,周建阳.制冷系统不同表面能微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217-222.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20.028 http://www.tcsae.orgLuo Xiaoping,Deng Cong,Feng Zhenfei,Zhou Jianyang.Flowing boiling heat transfer ch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重华,杨涛,胡莉;微通道冷却器的测试技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黄冬平,梁贞潜,丁国良,张春路;基于模型的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性能分析[J];化工学报;2002年08期
3 李蒙;陈曦;张华;;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仿真分析[J];化工学报;2008年S2期
4 杨大勇;刘莹;;疏水表面微通道电渗流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2期
5 刘舒;胡益雄;黄新兆;;微通道换热器在压缩冷凝机组中的应用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0年02期
6 尤学一;李胜华;;微通道壁面刻蚀孔缺陷对通道内部流场的影响(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9年06期
7 何国军;;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可靠性研究进展[J];制冷;2014年02期
8 饶政华,廖胜明;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数值仿真与性能优化[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9 葛方根;汪峰;钟建法;熊中华;施骏业;徐博;高天元;陈江平;;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的商用空调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J];制冷技术;2014年02期
10 齐守良;张鹏;王如竹;;微通道中液氮单相流动和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冬平;梁贞潜;张春路;丁国良;;基于模型的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性能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蒙;张华;;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仿真分析[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周鑫;孙建红;;微通道内气体的单相流动及换热[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张赫然;李俊明;;微通道冷凝器用于制冷陈列柜的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任能;;微通道换热器在制冷空调行业应用进展综述[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子成;;微通道换热器[A];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钱吉裕;;微通道冷板的阻力特性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荣荣;杨静;陆向迅;蒋建龙;刘孝新;黄宁杰;;微通道换热器在户式中央空调上应用的实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焦涛;李红旗;;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空调器中的应用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贾少波;;全周期气候性能(LCCP)法及其在微通道管冷凝机组系统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滔;微通道换热器传热和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曹彬;微通道反应器的传递和反应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刘江疆;基于微通道内表面张力控制和驱动的分析新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刘巍;微通道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及流量分配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相;2-T型微通道内气泡生成和破碎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邵世婷;微型制冷系统模拟与微通道冷凝器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肖琦;T型微通道气泡生成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柏超;微通道内气泡/液滴生成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宋善鹏;超疏水微通道内水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吴斐;基于微通道冷凝器的制冷系统性能优化[D];中南大学;2013年
7 刘波;Al_2O_3-R141b纳米制冷剂在低表面能微通道内阻力及波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士林;超疏水表面及其微通道滑移流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殷辉;微通道换热器的R404A制冷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10 赵家军;超疏水表面微通道中滑移流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7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61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