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6:39

  本文关键词: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情境分析 空间整合理论 情境整合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也逐步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要为文化寻找到合适的、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存在形式。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设计出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市场经济价值的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下文化创意产品具体的设计问题与条件分别是什么,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情境研究中,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背景和文献研究,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界定与分类,并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梳理和论述,指出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现状。然后在情境设计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情境思维引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以便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针对文化创意产品情境的复杂性,提出在情境分析阶段将文化创意产品情境分解为文化产品情境与现代生活产品情境。从两个情境中分别挖掘各自情境中的设计问题与设计条件,为后续重构文化创意产品情境奠定基础。在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中,根据“空间整合理论”阐述了文化产品情境与现代生活产品情境的整合过程,提出面向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基本模型,按照“空间整合理论”的观点解释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产生机制,并构建了文化产品特有的“X”型整合情境模型,提出在文化环境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产品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并进一步总结了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和流程。文章最后是以岳麓书院文化创意产品为例的设计实践。在情境整合的设计模型框架上,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岳麓书院文化情境与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年轻人的产品情境分别进行研究,再根据“X”型整合情境模型,构建岳麓书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整合情境,并展开草图设计与数字化建模,最终输出设计方案。理论和设计实践表明,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以及“X”型整合情境模型在设计者的设计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将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者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分析 空间整合理论 情境整合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3
  • 1.2 课题来源与意义13-14
  • 1.3 课题研究现状14-17
  • 1.3.1 文化创意产品14-16
  • 1.3.2 基于情境的设计方法研究16-17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论文组织18-20
  • 第2章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情境研究20-35
  • 2.1 文化创意产品20-23
  • 2.1.1 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与分类20-22
  • 2.1.2 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与特征22-23
  • 2.2 产品设计情境研究23-31
  • 2.2.1 情境概述23-24
  • 2.2.2 产品情境组成要素24-27
  • 2.2.3 设计情境相关理论27-29
  • 2.2.4 面向情境的产品设计过程29-31
  • 2.3 文化创意产品情境分析31-34
  • 2.3.1 文化创意产品情境空间31-32
  • 2.3.2 文化创意产品情境分解32-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35-51
  • 3.1 情境整合的基本原理35-38
  • 3.1.1 设计的可整合性35-36
  • 3.1.2 空间整合理论36-38
  • 3.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情境整合38-49
  • 3.2.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情境整合原理与过程38-42
  • 3.2.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意产生42-43
  • 3.2.3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X”型整合情境模型43-45
  • 3.2.4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情境整合下的多重约束条件45-49
  • 3.3 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模型49-50
  • 3.4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岳麓书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51-76
  • 4.1 岳麓书院文化情境研究51-64
  • 4.1.1 岳麓书院文化解读51-61
  • 4.1.2 岳麓书院文化用户情境研究61-62
  • 4.1.3 岳麓书院文化产品市场现状分析62-63
  • 4.1.4 岳麓书院文化产品设计情境分析63-64
  • 4.2 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年轻人的产品情境分析64-69
  • 4.2.1 互联网情境下的用户生活方式64
  • 4.2.2 互联网情境下的年轻人用户特征64-65
  • 4.2.3 互联网情境下的产品分析65-66
  • 4.2.4 数字化产品使用情境分析66
  • 4.2.5 年轻人使用数字化产品的特征66-67
  • 4.2.6 互联网情境下年轻人使用数字化产品的困境67
  • 4.2.7 互联网情境下产品情境分析67-69
  • 4.3 情境整合下展开设计69-73
  • 4.3.1 整合情境构建69-70
  • 4.3.2 创意产生与草图设计70-72
  • 4.3.3 约束条件下的数字化模型调整72-73
  • 4.4 设计输出73-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4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4-85
  • 附录B 岳麓书院旅游纪念品调查问卷85-86
  • 附录C“数字化产品使用‘痛点’”记录(部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锦明;多开发“创意产品”[J];企业技术开发;1996年04期

2 林莎莎;;创意产品中的现代女红元素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5期

3 金凡;;建议在广交会设创意产品专区[J];城市观察;2010年S1期

4 王静;;旅游创意产品整体形象设计的区域文化个性解析[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5 郑建鹏;;基于品牌传播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创意产品 精致生活[J];网友世界;2011年Z2期

7 ;创意产品[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3年06期

8 高秦艳;;论文化创意产品包装中的创意元素[J];包装工程;2012年12期

9 谭铁志;戴晶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与戏曲视觉表达[J];艺术教育;2014年04期

10 本刊编辑部;;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论坛重要观点摘编[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远;;从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的比较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实习生 王鑫 庄婷;创意产品迎来春天[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仁;做创意产品的孵化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3 黄玉迎;创意产品出口 中国排世界第三[N];北京日报;2007年

4 孙芳华邋记者 尹训宁;中国成为创意产品和服务第三大主要出口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记者 高建进;去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全球第一[N];光明日报;2012年

6 商报记者 蓝有林;创意产品引领产业链延伸[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徐潇;博物馆“卖萌”成为潮流 文化创意产品渐受关注[N];工人日报;2014年

8 沪特;中国成为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第三大出口国[N];国际商报;2006年

9 金灿;“影响世界十大创意产品”研究成果出炉[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平;文化创意产品与资本对接[N];天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洋洋;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杨秋红;图形设计在苏州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张雪莹;陕州传统民俗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中原工学院;2016年

4 雷云霄;创意产品价值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郭玉萍;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琳琅;基于情境整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潘妍;历史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图形语言发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达宣羽;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9 杜向云;我国创意产品贸易价值增值能力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10 李曼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62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