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设计了一种双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在INSTRON拉伸机上对所设计的双线圈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双线圈通同向电流、通异向电流以及固定其中一个线圈电流,改变另外一个线圈电流这3种电流加载条件下的阻尼器动力特性,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拉伸位移和不同加载频率下的阻尼力随位移及阻尼力随速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零磁场强度下的阻尼力值为120 N;改变加载频率和拉伸位移,发现加载频率变化对阻尼力大小影响较大;双线圈通异向电流时的阻尼力明显大于通同向电流时的阻尼力,通异向电流1.0 A时阻尼力最大能达到1.21 k N;固定一个线圈电流,改变另一个线圈的电流,总电流相等时其阻尼力基本相等,说明所设计的双线圈产生的磁场也相等,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双线圈 动力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165,11462004) 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3JD07)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50525)
【分类号】:TB535.1
【正文快照】: 0前言磁流变液阻尼器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行减振抗震工作的新型智能器件。它具有性能稳定、可控性能好、结构简易及功耗低等优点,并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车辆及桥梁等领域的减振抗震场合[1-4]。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磁流变阻尼器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阻尼器设计与试验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昊;胡海岩;;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逼近[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代华;袁刚;李一平;;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4 沙凌锋;徐赵东;李爱群;郭迎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5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8年10期
6 王昊;史小梅;;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9年12期
7 马新娜;杨绍普;刘晓星;葛占胜;;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8 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9 许利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10 徐海鹏;张红辉;余昭;;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附加刚度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娜;杨绍普;陈恩利;钱涛;;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为;程亚鹏;林庆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祥金;沈娜;;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变阻尼减振控制系统设计[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昊;胡海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清;伍晓红;胡志义;;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肖志荣;孙炳楠;;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智能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强;新型磁流变阻尼器与六轴半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建军;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莉洁;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继;含磁流变阻尼器自动武器缓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6 张红辉;磁偏置内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史鹏飞;磁流变阻尼器的拟负刚度控制及实时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付杰;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减震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涂奉臣;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整星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占卫;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涛;面向病理性震颤抑震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路;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仕游;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猛;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座椅悬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王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袁秋玲;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船舶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董其明;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瑞静;爆胎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仿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35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63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