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合成子孔径技术与全聚焦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FPGA的合成子孔径技术与全聚焦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聚焦算法 全矩阵采集 超声相控阵 FPGA 超声合成孔径
【摘要】:在高速铁路、核工业、石化等领域中,由于工件的疲劳、摩擦和应力所产生的缺陷,随着时间生长或断裂,从而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这对实时在线检测金属工件中的缺陷,消除安全隐患,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速铁路方面,轮轨的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和相控阵超声技术,落轮和非落轮的定时检测得到了现场的广泛应用。目前,基于常规超声相控阵的工业无损检测,虽然实现容易且处理简单,但设备较复杂,集成度不高。近年来,全聚焦算法(Total Focusing Method)技术因为其高覆盖率和灵活性成为研究热点,能够实现对各种复杂材料的高精度检测。为了获得清晰度更好、分辨率更高的缺陷成像,本文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以全矩阵采集技术(Full Matrix Capture)作为采集原始缺陷数据,以全聚焦算法(Total Focusing Method)作为数据后处理的数学模型,在FPGA平台上加速了全聚焦算法速度,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并将相控阵作为合成孔径的子孔径,进行了分布式步进来构造了更大的综合合成孔径,进一步提高了缺陷成像质量。首先,对全矩阵采集进行了算法建模,考虑到TFM算法实现简单且成像精度高,将其作为FMC的成像算法,并通过Matlab平台进行验证和分析。分析验证算法建模正确,缺陷成像精确高,单MATLAB算法的时间消耗较长。然后,为了提高成像速度,以FPGA这样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平台来设计和实现全聚焦算法系统。经过对比验证分析,FPGA全聚焦算法系统既保证了缺陷成像的高精度,又大幅缩短全聚焦算法处理时间。最后,将超声合成孔径技术与全矩阵采集-全聚焦算法相结合进行缺陷成像,并从API和图像信噪比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探头阵元数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全聚焦算法成像的质量,验证了超声合成孔径技术对全聚焦算法成像质量优化的有效性。本论文研究为实现全聚焦算法的高质量快速成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基于全聚焦算法的实时缺陷成像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全聚焦算法 全矩阵采集 超声相控阵 FPGA 超声合成孔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559;TN7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安排14-16
- 第2章 超声相控阵原理与全矩阵采集技术16-21
- 2.1 超声相控阵技术概述16-18
- 2.1.1 超声相控阵发射与接收16-17
- 2.1.2 超声相控阵接收17-18
- 2.2 超声相控阵关键技术18-19
- 2.3 全矩阵采集技术19-20
- 2.3.1 全矩阵采集技术简介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TFM算法及仿真验证21-29
- 3.1 TFM全聚焦算法21-23
- 3.1.1 全聚焦算法概要21
- 3.1.2 全聚焦算法原理21-23
- 3.2 全聚焦算法Matlab程序设计23-26
- 3.2.1 数据源采集方案23-24
- 3.2.2 算法实现24-26
- 3.3 Matlab仿真结果与验证26-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基于FPGA的全聚焦算法实现29-55
- 4.1 FPGA简介29-30
- 4.2 全聚焦算法FPGA系统设计30-32
- 4.2.1 FPGA芯片选择30-31
- 4.2.2 FPGA设计方案分析31-32
- 4.3 FPGA全聚焦算法系统的具体实现32-48
- 4.3.1 系统的FPGA总体设计方案32-34
- 4.3.2 ALU运算单元的实现34-37
- 4.3.3 索引值运算单元的实现37-41
- 4.3.4 整体算法控制与运算单元的实现41-47
- 4.3.5 整体系统的实现47-48
- 4.4 成像算法FPGA系统的验证48-49
- 4.5 处理速度分析49-54
- 4.6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基于合成孔径的全聚焦成像优化55-69
- 5.1 合成孔径技术简述55-56
- 5.2 超声合成孔径原理56-58
- 5.3 基于超声合成孔径的全矩阵采集系统58-61
- 5.3.1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58
- 5.3.2 搭建数据采集平台58-61
- 5.4 基于成像质量分析61-67
- 5.4.1 成像分辨率的影响63-65
- 5.4.2 图像信噪比的影响65-67
- 5.5 本章小结67-69
- 总结与展望69-71
- 论文总结69
- 论文工作的不足和展望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灵卫;刘和光;许可;杨双宝;徐曦煜;王磊;;地球自转对星载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影响[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3期
2 石峰;杨应槐;;合成孔径红外成象光学系统[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9年03期
3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分析模拟及多参考光合成孔径数字全息[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4 杨双宝;刘和光;许可;王志森;;合成孔径高度计中的延迟补偿问题[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6期
5 杜英华;张聪颖;陈世利;孙芳;刘婧;靳世久;;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10年02期
6 蔡兰,兰从庆;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7 胡志平;宋如华;杨大让;;合成孔径系统光束的大气传输[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8 孙宝申,张凡,沈建中;合成孔径聚焦声成像时域算法研究[J];声学学报;1997年01期
9 ;光电成象技术及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1期
10 杨旭东;黄建国;汤琦;;基于重叠互相关器的合成孔径水池实验研究(英文)[J];声学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青;张碧星;师芳芳;;基于超声阵列的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研究[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2 曾碚凯;王英;黄海宁;;合成孔径无损探伤技术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吴冰静;姜宏振;徐昱;;利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A];2012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江黔夫;徐善驾;陈学诠;;微波合成孔径雷达图象的无失真压缩模型[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李明;陈晓冬;李妍;郝云霞;汪毅;郁道银;;基于相位补偿的改进内窥超声合成孔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明;郁道银;李妍;汪毅;陈晓冬;;面向医学超声内窥成像的合成孔径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啸;杨贝贝;孙进平;;升降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郑洪伟;沈一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调制模式在海洋遥感中的应用[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本庆;李兴国;;近程被动成像毫米波合成孔径辐射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周瑜;钱方明;杨U,
本文编号:703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70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