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8-24 21:30

  本文关键词: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 柔性工装 模糊评价法 上料机器人 控制系统 正交试验


【摘要】: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的传统工艺中,折叠包装纸、手套翻边、放置手套等工序都是人工完成的,但人工折纸成型尺寸不规范,原材料耗损大,包装效率很低。国内外现有的手套包装系统虽然实现了折纸自动化,但是在折纸之前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手套位置进行调整,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还可能会产生空包或者单只手套的包装产品。人工参与包装既不符合医药卫生要求,也限制了包装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柔性化包装系统,其中在设计过程中解决了以下关键技术难点:1.包装系统整体方案的确定及其子功能分析。分析手套内衬纸包装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对包装系统进行整体布局,将其划分为内衬纸供料模块、手套上料模块以及自动化折纸包装模块。然后对各个模块的子功能动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方案设计。2.柔性手套工装的方案优选与结构设计。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手套,本文提出了三种方案对已有的手套工装进行改进。再结合设计要求通过模糊评价法确定了导杆摇杆机构为最优结构,并完成了其结构的设计。该工装可以适应65mm、75mm、85mm三种规格的手套。3.上料机器人的方案优选与结构设计。人工放置手套会导致空包和单包(单只手套)的出现,因此本系统改用上料机器人来放置手套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包装效率。同样通过模糊评价法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对比,最终确定同步带连杆连杆机构为最优机构,并完成了其结构的设计。4.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选择使用Arm控制上料机器人的手套上料动作,对上料机器人取手套、送手套、放手套等动作进行研究分析,绘制出上料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图并对其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及调试。5.包装系统的结构改进及试验分析。分析故障原因并改进相关结构,针对手套包装的合格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实验确定了最大影响因素为上料机器人工作效率N并获得了最适工作参数N=27副/分钟,H=125mm,α=20°。
【关键词】: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 柔性工装 模糊评价法 上料机器人 控制系统 正交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言9-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医用手套内衬纸包装系统研究现状9-12
  • 1.3 拾放机器人研究现状12-13
  • 1.4 自动折纸装置研究现状13-15
  •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15-17
  • 1.6 本章小结17-18
  •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功能分析18-30
  • 2.1 包装系统整体方案设计18-22
  • 2.1.1 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的调研与分析18-19
  • 2.1.2 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过程及要求分析19-20
  • 2.1.3 包装系统包装方案设计以及整体布局20-22
  • 2.2 模块关键子功能动作分析22-28
  • 2.2.1 供纸功能动作分析22-23
  • 2.2.2 辅助人工上料功能动作分析23-24
  • 2.2.3 机械上料功能动作分析24-27
  • 2.2.4 内衬纸折边与裁剪功能动作分析27-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第3章 包装系统关键装置方案与结构设计30-46
  • 3.1 多目标方案评价方法30-31
  • 3.2 人工上料辅助装置的方案优选与结构设计31-35
  • 3.2.1 人工上料辅助装置的方案设计与优选31-34
  • 3.2.2 人工上料辅助装置的结构设计34-35
  • 3.3 上料机器人的方案优选与结构设计35-42
  • 3.3.1 上料机器人的机构方案设计与优选35-39
  • 3.3.2 上料机器人结构设计39-42
  • 3.4 内衬纸折边装置结构设计42-45
  • 3.5 小结45-46
  • 第4章 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46-59
  • 4.1 Arm微处理器与嵌入式技术46-47
  • 4.2 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47-57
  • 4.2.1 上料机器人控制任务分析47-49
  • 4.2.2 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49-54
  • 4.2.3 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54-57
  • 4.3 上料机器人控制系统制作及调试57-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包装系统的结构改进及试验分析59-65
  • 5.1 故障分析及结构改进60-61
  • 5.2 包装合格率影响因素的试验与分析61-64
  • 5.3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
  • 6.2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70-75
  • 上料机器人运动控制主程序70-71
  • 初始化函数71-73
  • 电机控制C程序73-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焕松;美军沙漠作战中的水、冰包装系统[J];中国包装;2000年02期

2 宋春晓;;在线包装系统应用方案[J];科技创业家;2013年02期

3 宋宝丰;运用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开发重复使用包装系统[J];包装世界;2000年05期

4 颜汝明 ,杨宝忠;军品包装系统工程——军品包装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包装;2004年03期

5 杨小俊,奚德昌,杨明涛;立方非线性包装系统在基础振动激励下的响应[J];包装工程;2004年05期

6 ;定制的干燥包装系统[J];国外塑料;2004年08期

7 杨冰;卢立新;;基础位移激励下包装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J];包装工程;2008年02期

8 王军;王志伟;;多层堆码包装系统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Ⅰ):冲击谱[J];振动与冲击;2008年08期

9 朱大鹏;张志昆;;用结构化非线性最小范数法识别包装系统模态参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沈毓敏;;欧洲新书包装系统[J];上海包装;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颜汝明;;军品包装系统工程——新世纪军品包装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振林;奚德昌;周建伟;;包装系统工程与长三角包装创新[A];长三角包装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季;曹勇;;简述在线包装系统的搭建与模板应用——以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全运会在线包装为例[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4 周韦琴;;基于三菱QPLC的包装系统设计[A];2013中国食品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唐伟强;何嘉洲;王建洲;;基于混合Petri网对热收缩膜包装系统建模和控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锐;;伦敦奥运会在线包装系统在体育赛事及新闻访谈报道中的策划设计及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年学术年会、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广电篇)[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玻璃板的解包装系统及其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7年

2 曹金龙 高根福;除尘系统改造获“四赢”[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马新荣;防止水泥包装系统漏料的措施[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天飞 王越炜;包装系统的革新伙伴——神和机械[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通讯员 崔海燕;自动化 智能化 助佛山瑞普华成为国际一流的包装系统专家[N];中国食品报;2009年

6 ;用于柔性容器的处理和包装系统[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用于柔性容器的处理和包装系统[N];中国包装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久红;二自由度包装系统跌落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倪敬;钢管包装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山;钢球智能计数包装系统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卢志明;医用乳胶手套内衬纸包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毛盾;运输包装系统逆子结构分析与验证[D];暨南大学;2008年

4 张冲;运输包装系统二级多点逆子结构验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5 宋超;典型脉冲激励下包装系统损坏边界的确定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6 洪翔;非线性集装运输包装系统动态逆子结构理论与实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白蕾蕾;一种新型智能配药机器及其包装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雒洁;托盘包装系统的优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孔凡玲;斜支承包装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10 郭振斌;缓冲气垫包装系统振动机理及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73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