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的交互性审美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6 20: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意象的交互性审美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交互设计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但却仍然具有独立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可替代的审美实践能力。因此审美品质是设计的内核,它是精神性的。因为设计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反映当下隐喻未来,它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而是时代的写照。早期的交互设计通常是以可用性为核心的,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设计手段的提升,交互设计也逐渐将视角延伸到了审美层面上来,设计的美学价值愈发显得重要。本文首先从总体的美学理论背景上分析了美,美学,和审美之间的差异,阐明了本文以审美为题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提出审美在交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通过交互性审美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交互设计中审美的研究正从单一的视觉上的美观与不美观向多维度综合性的视角转变。因此,本文提出以提高产品审美品质为目标交互设计应该将操作动作和互动流程也纳入设计考虑的范围之内,而不仅仅是交互界面的视觉表现。本文提出交互设计包括了界面视觉和反馈,操作动作,操作流程三个设计对象。然后通过交互案例对这些对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交互界面信息具有欣赏性和应变性,操作动作具有表现性与表义性,交互流程具有引导性和可控性等总共六个影响交互产品审美品质的属性,并通过交互产品调研分析得出了八组交互性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不同于一般的以视觉为核心的设计法则,而是一些具有动态属性的法则。本文提出的交互性设计法则意在帮助设计师将交互产品中不可见的一些特性变得可控或可表述出来,从而提高设计师审美意图表达的清晰性或者说准确性。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出以审美意象为参照,以交互设计元素为媒介,对交互产品的各个设计对象进行审美化设计。最后通过智能电视交互产品设计项目进行实践应用,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动态性的交互性设计法则,来帮助设计师从动态思维出发进行设计活动。并通过解构高度抽象和复杂的意象,找到主题意象背后的基本特征,为交互设计提供可参照的标尺,最终给予交互产品设计一个审美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美学 意象 交互性审美 设计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4
- 1.1.1 美学背景10-13
- 1.1.2 国内外研究背景13-14
- 1.2 课题研究意义14-15
- 1.2.1 平衡可用性与审美的关系14
- 1.2.2 深化交互设计的方法与影响力14-15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框架15-18
- 第2章 交互性审美设计理论研究18-27
- 2.1 交互性概念与交互性审美的含义18-20
- 2.1.1 交互性与交互18-19
- 2.1.2 交互性审美的含义19-20
- 2.2 交互性审美理论概述与分析20-25
- 2.2.1 交互性审美相关理论概述20-25
- 2.2.2 交互性审美相关理论分析25
- 2.3 交互性审美相关理论的启发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交互性审美的设计对象、元素、法则探讨27-43
- 3.1 交互性审美设计研究途径27-29
- 3.1.1 交互性审美体验研究途径27
- 3.1.2 交互性审美工具研究途径27-28
- 3.1.3 本文交互性审美设计的研究途径28-29
- 3.2 交互性审美的设计对象探讨29-38
- 3.2.1 交互性审美之信息的欣赏性与应变性30-32
- 3.2.2 交互性审美之动作的表现性与表义性32-36
- 3.2.3 交互性审美之流程的可控性与引导性36-38
- 3.3 交互性审美产品的设计元素及法则分析38-42
- 3.3.1 交互性审美设计的设计元素38-39
- 3.3.2 交互性审美设计的设计法则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基于意象的交互性审美设计策略构建43-53
- 4.1 交互性审美设计与意象的关系探讨43-49
- 4.1.1 交互性审美和意象43
- 4.1.2 基于意象的交互性审美设计途径43-44
- 4.1.3 意象的审美特征提取实验44-46
- 4.1.4 意象审美特征与设计元素匹配实验46-49
- 4.2 基于意象的交互性审美设计策略构建49-52
- 4.2.1 意象选取50
- 4.2.2 意象特征解构50-51
- 4.2.3 意象与交互设计元素匹配51-52
- 4.2.4 交互设计法则选取及设计实施52
- 4.3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交互产品设计实践53-58
- 5.1 智能电视交互设计案例53-57
- 5.1.1 项目背景及目标53
- 5.1.2 设计过程53-56
- 5.1.3 设计结果56-57
- 5.2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7
本文编号:80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0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