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差异函数和博弈论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相对差异函数和博弈论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泥石流 组合赋权 敏感性 相对差异函数 评价模型
【摘要】:引入可变模糊理论中的相对差异函数,建立泥石流敏感性分析模型.选取内蒙古赤峰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11条泥石流沟,确定7个主要影响因子即单位面积物源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主沟平均比降、山坡平均坡度、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和植被贫瘠率.利用优序图法确定因子的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由博弈论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组合权重分别为0.19,0.14,0.19,0.10,0.09,0.18,0.11.计算分析得出,该库区11条泥石流的敏感性有6条为轻度敏感,5条为中度敏感.将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对比分析可知,11条泥石流沟的敏感度水平与泥石流实际发育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泥石流 组合赋权 敏感性 相对差异函数 评价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330636)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6208)
【分类号】:P642.23
【正文快照】: 泥石流是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沟谷地带.它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暴发,能量高,流速快,破坏力极大[1].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在于泥石流除了水还包含有大量的泥沙块石等碎屑物质,因此比一般洪水更具有破坏力.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29个省7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2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3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4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5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6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7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8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9 李吉顺;滑坡、泥石流防灾常识[J];中国减灾;2002年03期
10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7 刘谨;我国约7400万人受泥石流威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容;泥石流堵塞大河判据及沿河线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单广宁;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10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果;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刘丽娜;芦山地震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81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1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