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机箱体联接部件结构分析及疲劳研究
本文关键词:瓦楞机箱体联接部件结构分析及疲劳研究
【摘要】:瓦楞机的结构可以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瓦楞机支撑箱体,瓦楞辊,瓦楞纸板成型系统。瓦楞机箱体由底板,两个侧板和三根拉梁构成,瓦楞机箱体与底座之间由两组螺栓组联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DWC型单面瓦楞机箱体结合部件,它是由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了减小瓦楞机在运行过程中箱体所受各种力对联接螺栓的作用,便于对连接螺栓组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选择结合面螺栓布置,在静力作用下,通过改变螺栓的材料与预紧力,根据集中应力情况分析螺栓的疲劳,达到延长螺栓使用寿命,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目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5.0参数化设计,建立了三维模型的机身和底座模型。在考虑瓦楞机的工作负载情况的基础上,用理论力学对箱体进行计算,得到箱体的实际受力情况。(2)本文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机械振动学,机械制造装备,弹性力学三门学科,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瓦楞箱体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箱体静态分析和螺栓接触分析,接触分析可以算出螺栓的应力应变分布,便于找出集中应力的位置,便于螺栓的疲劳计算。(3)为了便于分析瓦楞机联接结合面的刚度,利用ANSYSworkbench对机体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整体机体与螺栓组的应力应变,考虑螺栓联接件应力应变与整体刚度的关系,选出刚度最佳的一组螺栓组间距。(4)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分析螺栓接触情况,建立计算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得到螺栓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在不同材料属性与预紧力情况下,然后分析螺栓的应力分布选取适合的参数提高螺栓联接疲劳寿命。
【关键词】:联接部件 有限元 结合面 疲劳寿命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4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课题背景9
- 1.2 国内外瓦楞机械的发展概况9-12
- 1.3 CAE技术简介和应用12-13
- 1.4 课题内容与研究思路13-15
- 1.4.1 课题内容13-14
- 1.4.2 课题研究思路14-15
- 第2章 瓦楞机箱体有限元分析15-27
- 2.1 有限元仿真技术应用介绍15-16
- 2.2 有限元结构静应力分析16-26
- 2.2.1 瓦楞机箱体相关技术指标17-18
- 2.2.2 瓦楞机箱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8
- 2.2.3 箱体三维模型导入ANSYS10.018-19
- 2.2.4 箱体结构有限元单元的选择19
- 2.2.5 箱体结构网格划分19-20
- 2.2.6 箱体模型施加约束20-21
- 2.2.7 箱体力学计算和有限元模型载荷施加21-23
- 2.2.8 箱体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23-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联接部件结构分析27-39
- 3.1 联接部件结合面分析27-30
- 3.1.1 螺栓结合面刚度影响因素28-30
- 3.2 联接螺栓性能分析30-32
- 3.2.1 螺栓的强度分析30
- 3.2.2 螺栓预紧力的计算30-31
- 3.2.3 螺栓工作拉力的计算31-32
- 3.3 联接部件接触分析32-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联接螺栓疲劳分析39-44
- 4.1 疲劳机理概述39-40
- 4.2 疲劳影响因素分析40-43
- 4.2.1 螺栓的疲劳因素分析40-41
- 4.2.2 载荷对螺栓疲劳的影响41-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联接螺栓寿命计算44-52
- 5.1 疲劳寿命模型计算方法44-45
- 5.2 螺栓有限元边界条件的设置45-46
- 5.3 计算结果分析46-49
- 5.4 疲劳计算模型对比研究49-51
- 5.4.1 螺栓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分析50
- 5.4.2 单轴模型与多轴模型对比研究50-51
- 5.5 本章小结51-5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
- 6.2 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安,钟毅芳,江福祥,张卫国;微型螺栓联接实验装置研制与新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6期
2 周海宝;紧螺栓联接的简捷设计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1年02期
3 余幼民;螺栓联接的疲劳破坏及改善措施[J];海南矿冶;2001年01期
4 郝翠华,刘立;高温环境下紧螺栓联接设计的应力松弛问题[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彭小平;提高螺栓联接强度之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王志,黄荣华;现代高强度缸盖螺栓设计方法的研究[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2年01期
7 孙宝章,戴文斌,左运发;螺栓拧紧方法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朝英;螺栓联接松脱分析[J];现代机械;2002年01期
9 阎淑芳;防止螺栓联接失效的计算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0期
10 秦绪柏,陈南,朱壮瑞,焦凤,殷国栋;耦合结点子模型法在螺栓联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云奇;张琼敏;卢海波;;螺栓拧紧曲线形态[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尹益辉;;螺栓联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3 尹益辉;;螺栓联接件轴向力-变形关系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疏泽民;维修保养切莫弄巧成拙[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宝乾;螺栓联接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白卫卫;钢轨螺栓结构优化设计及疲劳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丽;汽车装配中螺栓联接过程一致性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毅;基于界面接触状态的压电主动式螺栓联接检测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星占;螺栓联接梁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参数辨识[D];东北大学;2012年
6 吕文斌;螺栓联接建模及其接触刚度辨识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黄开放;螺栓固定结合面动力学建模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余海燕;润加氢压缩机排气阀螺栓失效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9 朱国权;螺栓联接质量在整车装配中的分析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武威;螺栓联接薄壁机匣结构刚度计算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8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1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