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再健康”设施中人机工程学理念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老年“再健康”设施中人机工程学理念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创新性提出“再健康”理念并将其引入老年人户外设施设计研究中,旨在通过人机工程学理念和方法指导面向65岁以上的目标老人的户外公共健身设施的设计和改良,为老年人提供全新形式的健身活动,把人机工程学原理科学应用于新设施的设计开发之中,使得更多老年人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户外设施锻炼之中,在实践中发掘目标老人的户外健身活动的多样性,并以提升我国老年人身心健康为最终目的,此次研究可为老年人户外健身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设计开发创新提供参考。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老年户外健身设施进行分析和解读;然后在人机工程学和老年“再健康”理念的指导下,融合体育行为学、社会学、老年人情感诉求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老年人广场舞行为分析等多方面的角度分析得出研究结果。65岁及其以上目标老人的健身需求依据不同年龄段而产生的不同设计原则及人机数据要求,参考国内外老年户外公共娱乐设施状况进行研究,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运动习惯和体育行为三个方面提出目标老人户外公共健身设施的设计的“三动”原则;最后以居住社区为目标环境进行设计实践,提出以“树”概念为外形的“太极推球”设计方案。通过老年人人机尺寸分析、设施外观设计、新健身方式的设计研究、环境规划、引入电子安全保障技术和情感设计,营造健身、交流、娱乐的新型空间,旨在为目标老人创造全新的健身体验形式,满足其行为和情感需求,提升其身心全面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户外设施 人机工程学 “再健康”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18;TS952.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8-11
- 1.1.1 设计的责任8-10
- 1.1.2 设计的趋势10-11
- 1.2 相关概念界定11-14
- 1.2.1 老年人11-12
- 1.2.2 老年人户外设施12-13
- 1.2.3 “再健康”理念13
- 1.2.4 人机工程学13-14
- 1.3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和研究现状15-16
- 1.4.1 老年人设施规范15
- 1.4.2 老年人设施现状15-16
- 1.5 研究内容16-17
- 1.5.1 论文框架和研究思路16
- 1.5.2 研究方法16-17
- 1.5.3 预期目标17
- 1.6 研究特色及独创性17-18
- 2 老年人健身需求概述18-26
- 2.1 老年人的户外健身活动的生理及心理需求18-19
- 2.1.1 老年人户外健身活动的生理变化及需求18-19
- 2.1.2 老年人户外健身活动的心理变化及需求19
- 2.2 老年人的体育行为需求19-20
- 2.3 群体需求以广场舞的方式展现20-23
- 2.3.1 广场舞的兴起及分析意义20-21
- 2.3.2 广场舞的健身理念21
- 2.3.3 我国特色健身文化下的健身需求21-22
- 2.3.4 人类的社会属性需求22-23
- 2.4 目标老人群体的运动习惯及户外公共健身设施的调研分析23-24
- 2.4.1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现状23
- 2.4.2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内容23-24
- 2.4.3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场所24
- 2.4.4 老年人健身活动时间与频率24
- 2.5 本章小结24-26
- 3 面向目标老年人的户外公共健身设施设计原则26-28
- 3.1 设施选址的合理性26
- 3.2 设施与环境相融的和谐性26-27
- 3.3 设施与使用者的人机协调性27-28
- 4 我国老年人人体数据研究28-38
- 4.1 我国老年人人体尺寸28-33
- 4.2 我国老年人肌肉力量数据33-35
- 4.3 我国老年关节活动数据35-36
- 4.4 本章小结36-38
- 5 设计实践38-62
- 5.1 实践流程38
- 5.2 目标及环境确定38-39
- 5.3 用户研究39-41
- 5.3.1 用户设定39
- 5.3.2 用户角色构建39-41
- 5.4 概念设计41-45
- 5.4.1 设计要素41-42
- 5.4.2 设计发散42-43
- 5.4.3 概念生成43-45
- 5.5 深化设计45-58
- 5.5.1 产品的形态与颜色设计45-48
- 5.5.2 结构分布、功能与材质48-53
- 5.5.3 导视系统53-54
- 5.5.4 规格设定54-58
- 5.6 设计补充58-60
- 5.7 本章小结60-62
- 6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研究成果与不足62
- 6.1.1 研究成果62
- 6.1.2 局限不足62
- 6.2 研究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6
- 个人简介66-67
- 第一导师简介67-68
- 第二导师简介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梦露;;人机工程学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2 冯肇瑞;人机工程学和劳动保护[J];劳动保护;1979年10期
3 曾凯;人机工程学研究什么[J];劳动保护;1980年01期
4 陈祥东;;人机工程学基本知识讲座 第一讲 人机工程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0年05期
5 袁一枫;国外人机工程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的应用[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4年02期
6 任廷沈;;人机工程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川化;1998年02期
7 王熙元;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左洪亮,裴学胜,武瑞之;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床具设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谢正文,吴超;近十年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3期
10 郭星;陈亦仁;马强;高楠;;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浅析煤矿事故原因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周一鸣;毛恩荣;;面向对象技术在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辛欣;曲延瑞;;倾斜路面扶手的人机工程学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张峰;曲敏;熊兴福;;高校多媒体教室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初探[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志鹏;米磊磊;张淑娟;赵华民;;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划船器设计及运动仿真[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卫红;;人机工程学在通用监控台中的应用[A];第九届机械加工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仲华;卢建涛;;工业产品设计中绿色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翔;陈捷捷;;浅析人机工程学在船舶虚拟维修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李翔;陈捷捷;;浅析人机工程学在船舶虚拟维修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A];2012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赵艳茹;王乾;张淑娟;张海红;;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椭圆机设计与运动仿真[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任金东;;人机工程学在大客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客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慈源 郑晓慧 本报记者 别拓仑;人机工程学,,为装备发展“量体裁衣”[N];解放军报;2013年
2 ;现代人机工程学理念与汽车的界面设计[N];当代汽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韵;关于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2 李洁心;动车组双层硬卧车内室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付昊;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老年人无动力下肢锻炼助行器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浦远强;便携式手持设备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程超然;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护理机器人浴舱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陆冬;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结构动态特性与声场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7 孙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电线杆作业工具改良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张沛W
本文编号:841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4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