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型溴化锂制冷系统的可视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烟气余热型溴化锂制冷系统的可视化设计
【摘要】: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工质,建立了热物性数学模型和相应的自定义函数;对制冷系统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系统控制方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流程,并以Borland C++ Builder6.0为平台,开发了可视化且人机互动良好的烟气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软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热能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烟气余热 溴化锂制冷系统 可视化程序设计
【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6IRTSTHN017)资助
【分类号】:TB657
【正文快照】: 1引言余热资源是继煤炭、石油、天燃气、水电和核电之后的又一重要能源,并且是一种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目前能源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工业能源消耗占总量的70%,工业节能是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邢富冲;一元三次方程求解新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谢洁飞,童水光,许跃敏;基于面向对象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J];流体机械;2003年09期
3 贾明生;溴化锂水溶液的几个主要物性参数计算方程[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许圣华;烟气物性的直接计算方法[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磊;邵威;;半水煤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J];安徽化工;2016年04期
2 边乐永;;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研究[J];锅炉技术;2016年04期
3 王为术;郑梦星;崔强;王涛;;烟气余热型溴化锂制冷系统的可视化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6年07期
4 王子彪;杨勃;;关于新型喷射-吸收式热变换器性能的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5期
5 王雪峰;张学镭;卢家勇;王进;;回收乏汽余热的吸收式热泵性能及对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J];电力建设;2016年04期
6 万丛;王恩禄;徐煦;茅锦达;李凯;;锅炉热力计算中烟气导热系数的数字化计算方法研究[J];锅炉技术;2016年02期
7 张娜;王康;韩巍;亓海青;;热功复合驱动热泵循环的敏感性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3期
8 钱X;熊扬恒;许恺丽;熊湛;陈亚伟;;基于离散准二维集总参数模型的锅炉过热器壁温及氧化皮厚度模拟计算[J];热力发电;2016年02期
9 张文超;李法虎;时学双;吕威;;黄淮海平原水盐调控灌排一体化渠系规划与设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10 李帅鹏;孙毅;王吉元;;基于静态定价机制的团购网站退款策略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1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明生;一种简便实用的湿空气性质计算方程[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陈君燕;;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计算与分析[J];制冷学报;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寿禄;锅炉烟气余热不同用途的热分析模型及节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J];节能;2002年12期
2 王章利;周胜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矿山机械;2009年02期
3 张方炜;;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0年04期
4 胡深亚;潘卫国;姜未汀;王文欢;章玲;周曰;;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中防腐措施及利用方式的探讨[J];上海节能;2011年01期
5 严志勇;王君;;某褐煤电厂烟气余热利用可行性论证[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3期
6 朱勇;吴斌;唐兆芳;;褐煤机组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11年04期
7 耿丽;;利用罐式煅烧炉烟气余热进行发电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10期
8 赵广胜;;十屋联合站发电机组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年12期
9 王加龙;吴静怡;;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方案及成本最优模型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05期
10 吴华新;;低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状况述评(Ⅰ)——新技术路线与回收条件改变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熙;;充分利用烟气余热 降低能耗[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安军;文远高;;利用冶金烟气余热的吸附式制冷技术[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3 王军伟;;某铸造厂冲天炉烟气余热利用的实测研究[A];2013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杭州市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方炜;;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5 王广连;赵德钢;黄振杰;段崇虎;秦元星;;特殊钢厂50t电炉第四孔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房吉国;朱维亮;;火电机组锅炉烟气余热系统利用[A];2013年火电厂余热利用技术改造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吴道洪;阎承沛;;现代制造业的节能环保关键技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先常;;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进展及其应用[A];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翟迪;刘志强;;加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应用[A];油田炼化企业优化改造、节能增效技术交流会专刊--中国石油石化技术与装备[C];2014年
10 李锋;赵玺灵;付林;张世钢;;利用地温能的新型热电冷联供系统及应用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世林 李文君;中钢广铁烟气余热发电节煤显著[N];中国冶金报;2010年
2 曾世林 李文君;广西首次利用中温烟气余热发电[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记者 师啸;吐哈鄯善采油厂回收利用烟气余热[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张娜 张秀英;承钢利用烟气余热改造年可创效益180余万元[N];中国冶金报;2012年
5 张化义;利用电炉烟气余热产生蒸汽的热回收法[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通讯员 刘抒 记者 王磊;宝钢高效利用中温烟气余热[N];中国冶金报;2013年
7 孙英;中铝山西分公司 低温烟气余热直接回收技术实现资源最大利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8 邓娴;探寻安彩高科的科技节能之路[N];安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庞兰英;挖掘低温烟气潜能[N];中国冶金报;2009年
10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烟气余热回用是加热炉节能的有效手段[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钦;燃气轮机余锅及烟气余热制冷联合系统的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军;供热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张路涛;CFB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分级回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郝向辉;大型燃煤锅炉低温烟气余热综合利用及节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王默;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及设备安装监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许加庆;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低温腐蚀防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张辉彬;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程小松;电厂冷端系统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运行优化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9 田瑶;电站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胡深亚;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优化和换热特性的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893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9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