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25 10:29

  本文关键词:应变模态振型获取的一种简便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应变模态 频响函数 频响幅值 应变模态振型系数 模态振型


【摘要】:根据应变模态分析原理,定义了一个新的应变模态振型系数,提出了基于应变响应获取结构应变模态振型的一种简便方法,并通过简支梁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无需测量位移模态,仅需采用单点激励,用电阻应变计测量结构上各测点的应变响应信息,即可获得被测结构应变模态振型,大大简化了应变模态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实验检测分析过程。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关键词】应变模态 频响函数 频响幅值 应变模态振型系数 模态振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35) 云南省高校结构健康诊断重点实验室项目(KKKP201207003) 云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KKJI201507001)
【分类号】:TB302;TB123
【正文快照】: 0引言实验模态分析技术[1]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其中,应变模态是能够反映结构局部特征变化的一个模态参数,而且对局部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大大高于位移模态,可以方便实现结构损伤的定位[2-4]。应变模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Hillary等[5]于1984年提出的,19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治华,顾永强,贾宏玉;等截面弹性梁的应变模态分析[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徐丽;易伟建;吴高烈;;结构局部损伤诊断的应变模态方法——分析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3期

3 文欢;吕泳;朱四荣;;基于应变模态测试的复合材料梁的刚度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4 崔之健;鲁明俊;;基于应变模态分析的长输油气管线损伤检测仿真研究[J];机械;2006年08期

5 孙建刚;王树伟;仝世峰;;基于应变模态变化率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3期

6 李福如;张维;李宝丰;丁海宁;;基于应变模态法的简支桥梁损伤识别研究[J];工程建设;2010年04期

7 梁磊,罗裴,周雪芳,陈大雄,南秋明,刘尔;光纤光栅用于混凝土结构应变模态检测的研究[J];中国水泥;2003年08期

8 瞿伟廉,陈超,魏文辉;基于应变模态的钢结构构件焊缝损伤定位方法的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2期

9 毕红霞;王艾伦;曹旭辉;;基于应变模态的自带冠叶盘结构振动局部化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张丽梅;刘卫然;张立伟;杜守军;张扬;;基于单元应变模态差和RBF神经网络的网架损伤检测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培英;吴亚忠;邓昌;;基于损伤应变模态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亚涛;谭静;陈辉;应怀樵;;结构在不同约束下的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徐丽;易伟建;;应变模态在框架结构节点损伤诊断中的试验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永峰;邵云飞;;应变模态在桁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杜永峰;邵云飞;;应变模态在桁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毛东建;;基于应变模态对桁架结构损伤识别的实验探讨[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顾培英;邓昌;汤雷;;工作应变模态时域识别方法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单一男;武湛君;王奕首;;基于应变模态的复合材料板结构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斌;刘崇武;;基于光纤光栅宏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10 张开鹏;吴代华;李卓球;;基于均值变点检验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培英;基于应变模态技术的结构损伤诊断直接指标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包振明;基于应变模态法智能识别海洋导管架平台的构件裂纹[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涛;基于应变模态的结构损伤检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文欢;基于应变模态识别FRP层合梁板刚度的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巍;基于应变及应变模态变化率的薄板损伤数值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4 聂振华;基于应变模态的圆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树伟;基于应变模态变化率的钢筋砼框架损伤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刘水华;环境因素下空间结构的应变模态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7 王锋;应变模态分析在机械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志勇;基于树脂基碳纤维智能束的结构应变模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翔;大尺度钢结构梁的应变模态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汪雨;应变模态差在预损伤梁损伤诊断应用中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6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916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