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喷管技术的制冷系统设计及性能对比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喷管技术的制冷系统设计及性能对比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喷射器 编程计算 结构参数 变工况 性能系数
【摘要】:目前来看,大部分制冷系统采用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这种制冷系统采用电能驱动,耗能多而且还会产生环境污染。节能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就能够节约更多的能源,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有关喷射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喷射器的应用对传统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有所改善。本文正是考虑到上述背景,构建了利用喷管技术的新型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并采用编程计算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对新型的制冷系统进行了介绍,对它如何提高系统性能的原理进行了着重的阐述,并对系统的重要部件喷射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对新型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模型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对制冷系统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保持喷射器的结构参数不变,依次改变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工作流体压力和引射流体压力,获得不同工况参数下,制冷系统制冷量、COP及喷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同时与传统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保持系统的工况参数不变,依次改变喷嘴的出口直径、喉嘴距、混合室的长度以及扩散室的角度,获得不同喷射器结构参数下,制冷系统制冷量、COP及喷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同样也与传统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得到新型制冷系统与传统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区别,并获得新型制冷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参数和最佳喷射器结构参数,从而使制冷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在分析了系统工况参数和喷射器结构参数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之后,对该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并进行了相应的选型,从而对实际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喷射器 编程计算 结构参数 变工况 性能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65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主要符号表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喷射器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压缩/喷射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建立15-22
- 2.1 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简介15-18
- 2.1.1 压缩/喷射制冷循环介绍15-16
- 2.1.2 喷射器介绍16-18
- 2.2 压缩/射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建立18-21
- 2.2.1 模型的假设18
- 2.2.2 模型的建立18-21
- 2.2.3 制冷剂物性参数软件的选择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变工况对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22-32
- 3.1 蒸发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22-24
- 3.2 冷凝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24-27
- 3.3 工作流体压力对制冷系统的影响27-29
- 3.4 引射流体压力对制冷系统的影响29-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喷射器结构参数对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32-42
- 4.1 喷嘴出口直径对制冷系统的影响32-34
- 4.2 喉嘴距对制冷系统的影响34-37
- 4.3 混合室长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37-39
- 4.4 扩散室角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39-41
- 4.5 本章小结41-42
- 第五章 压缩、喷射制冷系统的设计应用42-56
- 5.1 工况确定42
- 5.2 热力计算42
- 5.3 压缩机选择42-45
- 5.4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45-50
- 5.4.1 蒸发器机构的初步规划45-46
- 5.4.2 计算管外水的换热系数46-47
- 5.4.3 计算管内沸腾表面传热系数47-48
- 5.4.4 计算阻力及传热温差48-49
- 5.4.5 计算热流密度及传热系数49-50
- 5.4.6 计算传热面积50
- 5.5 冷凝器1的设计计算50-54
- 5.5.1 管型选择51-52
- 5.5.2 估算传热管总长52
- 5.5.3 确定每流程管数,有效单管长及流程数52
- 5.5.4 传热管布置排列及主体结构52-53
- 5.5.5 传热计算及所需传热面积确定53-54
- 5.5.6 连接管管径计算54
- 5.6 冷凝器2的设计计算54
- 5.7 热交换器的设计计算54-55
- 5.8 其他器件的选择55
- 5.9 本章小结55-5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6.1 研究总结56-57
- 6.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国;;探讨中国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4年18期
2 徐肖肖;陈光明;唐黎明;梁利霞;朱治江;;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庞宗占;马国远;;喷射器对准二级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J];制冷学报;2007年05期
4 刘敬辉;陈江平;陈芝久;;压缩/喷射混合制冷系统喷射器设计及其变工况特性探讨[J];应用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5 邓建强;姜培学;卢涛;王国梁;卢苇;;跨临界CO_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理论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邓建强;姜培学;卢涛;卢苇;;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7 马一太;管海清;杨俊兰;刘圣春;;CO_2双蒸发器压缩/喷射式跨临界制冷循环[J];太阳能学报;2006年01期
8 马利蓉,马一太,管海清;CO_2-NH_3压缩/喷射复叠循环理论研究[J];流体机械;2005年10期
9 张少维,徐海涛,桑芝富;新型喷嘴结构下蒸汽喷射式热泵性能的数值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10 徐海涛,桑芝富;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计算的热力学模型[J];化工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敬辉;陈江平;陈芝久;;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喷射器喷嘴设计方法探讨[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立宏;刘益才;尹政;刘振利;黄谦;张明研;;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与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宇捷;跨临界CO_2喷射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汤本凯;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及喷射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谢鸿玺;新型压缩/喷射式制冷技术及其应用初步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王倩;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循环中喷射器结构及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靳军;带有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新型冰箱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庞宗占;准二级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俞丽华;准二级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的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8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91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