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滑坡-碎屑流 模型试验 均匀设计 BP神经网络 PFC~(3D)
【摘要】: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高速性、远距离等特点。因此,对其影响因素、高速远程机理及运移堆积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滑坡-碎屑流的罕见性及突发性,现场监测数据十分匮乏,所以在运用理论公式求解或数值模拟试验时就会涉及到大量难以确定的参数,而室内模型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弥补数值模拟试验基本参数缺乏的问题,为数值模拟试验的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数。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试验对影响滑坡-碎屑流动力过程和堆积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再现了文家沟滑坡-碎屑流运动堆积过程,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重力驱动下碎屑颗粒沿滑床运移堆积特性,分析材料类型、颗粒粒径、坡面坡度、碎屑体积、崩塌次数和释放形态等因素对碎屑体运动距离,堆积长度,堆积宽度及堆积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卵石堆积体相对与砾石堆积体堆积范围较小,释放形态和坡面坡度对运动距离和堆积形态影响较小,运动距离随崩塌次数和体积的增加而减小。(2)基于均匀设计试验对滑坡-碎屑流室内试验进行模拟,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了数值计算微观参数与运移堆积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反分析方法确定了室内模拟试验所需的微观参数。(3)依据文家沟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PFC~(3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文家沟滑坡三维运动全过程,讨论了滑面摩擦系数、平行粘结强度、颗粒接触刚度对滑坡运动距离及堆积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坡面摩擦系数取0.2,颗粒平行粘结强度取2MPa,颗粒间接触刚度取2×108KN/m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文家沟滑坡-碎屑流从启动至颗粒完成堆积约115s,滑体最大速度为114m/s。由于滑体与山体发生三次剧烈碰撞,滑体动能减弱,运动能力降低,导致大部分颗粒沉积在文家沟沟谷内。
【关键词】:滑坡-碎屑流 模型试验 均匀设计 BP神经网络 PFC~(3D)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10-16
- 1.2.1 滑坡-碎屑流的定义10
- 1.2.2 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10-12
- 1.2.3 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理论研究12-15
- 1.2.4 滑坡-碎屑流数值试验研究15-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16-17
- 1.4 技术路线17-18
- 2 室内模型试验18-32
- 2.1 试验设备及材料18-21
- 2.1.1 试验设备18-20
- 2.1.2 试验材料20-21
- 2.2 试验方案21
- 2.3 数据测量21-23
- 2.4 试验结果分析23-30
- 2.4.1 颗粒粒径的影响23-25
- 2.4.2 坡面坡度影响25-26
- 2.4.3 碎屑体积与释放形态影响26-27
- 2.4.4 释放次数影响27-28
- 2.4.5 材料类型28-29
- 2.4.6 试验结果汇总表29-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滑坡-碎屑流动力过程微观参数反分析32-48
- 3.1 基于均匀设计的滑坡-碎屑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32-35
- 3.1.1 PFC~(3D)简介32
- 3.1.2 均匀试验设计32-34
- 3.1.3 数值试验模型的建立34-35
- 3.2 滑坡-碎屑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35-40
- 3.2.1 本构模型的选择35
- 3.2.2 微观参数的选取35
- 3.2.3 微观参数的均匀设计35-36
- 3.2.4 均匀设计试验结果36-40
-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FC~(3D)数值试验微观参数反分析40-44
- 3.3.1 BP网络模型简介40-41
- 3.3.2 BP网络模型特点41
- 3.3.3 BP网络学习算法41-42
- 3.3.4 网络的训练过程42-44
- 3.4 数值计算微观参数反分析BP神经网络的建立44-47
- 3.4.1 输入输出样本的选择与设计44
- 3.4.2 神经网络的创建44
- 3.4.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仿真44-47
- 3.4.4 微观参数反分析结果47
- 3.5 小结47-48
- 4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分析48-56
- 4.1 滑坡概况48
- 4.2 地形地貌48-49
- 4.3 地层岩性49-50
- 4.4 区域构造50-53
- 4.5 滑坡特征53-54
- 4.5.1 滑源区54
- 4.5.2 运移堆积区54
- 4.6 运动过程分析54-55
- 4.7 成因机制分析55-56
- 4.7.1 启动机制55
- 4.7.2 滑体碎屑化机制55-56
- 5 文家沟滑坡动力过程数值分析56-78
- 5.1 参数选取56-58
- 5.1.1 数值阻尼56
- 5.1.2 岩体力学参数56-58
- 5.2 模型建立58-60
- 5.2.1 滑体58
- 5.2.2 三维地表58
- 5.2.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58-59
- 5.2.4 计算终止条件59-60
- 5.2.5 监测点布置60
- 5.3 计算结果分析60-67
- 5.3.1 坡面摩擦系数影响61-63
- 5.3.2 平行粘结强度影响63-65
- 5.3.3 球体刚度影响65-67
- 5.4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67-75
- 5.4.1 不同时刻滑体位置67-69
- 5.4.2 滑体运动速度69-75
- 5.4.3 滑体碎屑化过程75
- 5.5 小结75-78
- 6 结论与建议78-80
- 6.1 结论78
- 6.2 建议78-80
- 参加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80-82
- 致谢82-84
- 参考文献84-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立勋;;云南昭通市头寨沟滑坡—碎屑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年03期
2 朱平一,王成华,唐邦兴;西藏特大规模碎屑流堆积特征[J];山地学报;2000年05期
3 赵宇,崔鹏,王成华,樊晓一,朱颖彦,高克昌;重庆万盛煤矸石山自燃爆炸型滑坡碎屑流成因探讨[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4 鲁晓兵;张旭辉;崔鹏;;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5 张明;殷跃平;吴树仁;张永双;;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6 刘玲霞;李向全;周志超;侯新伟;王文中;王振兴;;强震条件下谢家店滑坡碎屑流发生机制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7 李祥龙;唐辉明;熊承仁;罗红明;;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8 苏志满;漒橖`u三;杨情情;蔡飞;徐林荣;;地形对碎屑流冲出的影响作用(英文)[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9 程谦恭;;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裹气流态化”减阻机理研究[J];学术动态;2012年01期
10 李松;苏生瑞;高晖;尚瑾瑜;;离散元在地震引发的滑坡——碎屑流运动规律上的应用[J];甘肃地质;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铮;;中国西北地区高速碎屑流型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及运动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伍向阳;Patrick Baud;Tenfong Wong;;Darley Dale砂岩在脆性破裂和碎屑流动过程中微结构的发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许向宁;王兰生;;四川华蓥赵子秀山变形破裂体特征及其灾害“链”[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戴宗明;王全海;;四川炉霍侏倭地区三叠系格底村砾岩的成因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关岭采访组;有关专家认为:关岭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N];贵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范宏喜;地灾防治,任重道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成壮;强降雨下二蛮山高速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玉峰;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昕;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及其涌浪数值模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段晓冬;碎屑流对拦挡结构的动力冲击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炜;台湾二隆基高速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曹建磊;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唐吉兵;青川县赵家山滑坡-碎屑流特征及危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雷先顺;滑坡—碎屑流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冬冬;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8 黄河清;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及运动学特性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天宇;碎屑流地层隧道区域渗流场以及发生灾变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远娇;高山峡谷区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98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