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8 10:53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1年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研究

陶安永  

【摘要】: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公民情绪表达、利益诉求、意见呈现的渠道开始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世界延伸、拓展。期间,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及其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炒作的热点,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 如何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应对能力。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政府对网络舆情存在思想认识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技巧性不强等弊端,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却在不断优化,公民主体意识却在不断增强,网民发言欲望却在不断膨胀,导致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频率、“烈度”都有所增加。 本文第一部分由“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引起,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以2009年度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2010年度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中的40件网络热点事件为案例,从事件产生平台、事件指向等方面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在第二部分中,结合案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产生条件、生成机理和本质诱因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在第三部分中,笔者对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情况,以时间为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对政府应对的成效予以总结。第四部分列举了当前政府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其原因。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就政府如何应对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目标、应对原则和策略选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玮;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D];黑龙江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国;蔡晶晶;;当代西方政府信任危机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赵成福;;公民政治参与:体制迟钝与体制吸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5 ;2010年上半年网络舆情事件聚焦[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30期

6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吴军;;“虚拟”与“现实”的互动——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逻辑[J];社会观察;2009年12期

8 王策;诚信政府建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9 姜晓秋;陈德权;;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10 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品荣;[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群;;社会小组工作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探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陈雪玉;;公共服务承诺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以汕头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9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世谊;时伟;;论新时期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李小晖;;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0期

3 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4 刘丽敏;;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1年01期

5 阎秀富;;“网络舆情”的社会效应及应对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圆;龚烨;;浅议政府危机管理中网络舆情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7 张丽红;;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J];理论界;2007年06期

8 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J];理论界;2010年03期

9 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10 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振;网络舆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陈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岚岚;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鹏;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肖炜煌;网络突发舆情及其监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金;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D];中南大学;2011年

9 夏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卫伟;基于Web舆情的意见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良;;新组织形态与关系模式的创建——体制吸纳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3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4 王春娣;;论社会协商机制——以行业协会为视角[J];法学家;2005年04期

5 康均心,马力;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6 周忠伟;;2008—2009年中国群体性事件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游云福;;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9 姚胜南;;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探析[J];江南论坛;2010年07期

10 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观察[J];开放时代;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2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4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5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6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7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8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9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10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N];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峙;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7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