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中国党政官员学历变化和代际更迭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2 15:00
【摘要】:经过分析2011年换届的省或自治区的党委常委和十二届至十七届政治局委员的学历,得出学历层次提高和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历增多的结论,与之相伴的是中国领导代际更迭的三部曲:革命运动型官员——技术专家型官员——公共管理型官员。中国党政官员学历转变和代际变迁由多种原因造成:教育的迅速发展给深造创造了条件,部分理工科的干部通过在职教育变成文科;党和国家对于知识的重视,高学历成了晋升的重要阶梯;人文社科类型高层次人才短缺,公共管理型官员治国成世界趋势。党政领导干部学历转变和代际转换的积极影响:公共管理型官员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官员合格型权威提升;多学科门类的领导集体有利于科学决策;弥补治理中的价值理性不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Abstract]:After analyzing 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CPC committees and members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2th to 17th sessions of the provincial or autonomous regions who were transferred in 2011, we have drawn a conclusion that the educational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at 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increased. It is accompanied by a trilogy of intergenerational leadership changes in China: revolutionary movement officials, technocrats, public management officials. The change in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hanges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as created conditions for further study, and some cadr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ve become liberal arts through on-the-job education, and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ttach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adder for promoti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re short of high-level talents, and public management officials have become the world trend.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s as follows: the public management officials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consolidate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promote the qualified authority of the officials;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ective leadership is beneficial to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value rationality in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and advanced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party democrac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党政官员代际更迭的趋势和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130-005
【分类号】:D26;D63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国甫;张玉亮;;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6期

2 魏淑艳;;中国的精英决策模式及发展趋势[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万资姿;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荣科;艰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泽东领导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回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建中;;社会转型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奇才;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徐葵;;高放苏联剧变研究评析[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洛汶;;新时期弘扬铁军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5 陆仁权;;重温陈云党员权利理论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中国;;论陈云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贡献[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7 唐强奎;;论政治整合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董祥林;;试论高校学报改革[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郝首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周敬青;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阮成发;加入WTO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体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尚宇红;唐太宗的君德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少军;论有限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贺益民;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的人才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晓红;邓小平社会调控思想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韩林;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淑艳,陈佳;有序推动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发展的对策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胡伟;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彭国甫;张玉亮;;多元竞合是地方政府绩效改善的有效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辛孝群;;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颜如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探索;2005年02期

6 金安平;姚传明;;“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可能[J];新视野;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137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137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