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于多源流模型的政策议程确定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16: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源流模型的政策议程确定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条件下,国家和政府所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基本稳定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相互关联、相互交错的越来越具专业性、尖锐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各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原则或理念问题,而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关乎人们自身状况的改善,公众对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家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也必将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并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的认同和信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议程确定是指社会问题被决策者纳入政策问题视阈并确定需要采取行动予以解决的过程,从而构成整个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根本起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对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转型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各种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提出来更高的挑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的根本方向。作为政治权威和公共权力进行政治治理和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过程,科学、民主和高效的公共政策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在此背景下,议程确定作为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也必然成为决定公共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社会诉求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和研究如何在中国体制约束和现实需求下有效确定政策议程以回应社会公共需求,不仅已经成为应对错综复杂的政策环境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我国公共政策研究本土化的根本需求和必然趋势。然而,与对公共政策研究的重大现实需求相比,我国现有公共政策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政策研究的引进和推介、对政府既定政策的解释和背书等领域,立足中国政策实践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相对有所不足。在政策议程确定领域,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且同样存在侧重于运用国外相关理论对本土实践的解释,从而相对忽视对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现实的影响因素、现实特征和基本评价等缺陷。在政策议程确定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约翰·金登创立的多源流模型在对完全理性主义、渐进主义等批判的基础之上,以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为分析维度,对政策议程确定进行解构,强调当一扇政策之窗开启时三条溪流如果恰好汇合在一起,公共问题便可成功进入政策议程并获得备选方案。这一理论框架作为具有较大创新性和较强解释力的政策议程确定的分析工具,已经被我国相关学者运用于对当前具体公共政策议程确定的研究。本文研究认为,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中国政策议程确定问题,关键在于它能否实现在中国体制约束下对政策议程现实的有效解释,能否立足于中国政策议程的经验研究形成对政策实践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模式。为此,本文以《穹顶之下》这一产生重要社会影响、且具有影响政策议程显著企图的公共事件为经验样本,对运用多源流模型解释我国雾霾治理政策议程问题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多源流模型所强调的雾霾问题持续严峻、政策方案储备充实、政治支持显著存在等条件下,《穹顶之下》企图进入“两会”议程的目标却没有实现。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穹顶之下》事件反映出,尽管近年来社会参与政策议程确定的需求十分强烈,媒介舆论在议程确定中影响增大,但该事件表现出明显的“自下而上”型议程确定特征,该特征明显与既有体制相悖,这是导致该事件最终没有进入“两会”议程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国政策议程确定过程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多源流模型 政策议程 穹项之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文献回顾12-17
  • 1.2.1 国外文献回顾12-15
  • 1.2.2 国内文献回顾15-17
  • 1.2.3 文献资料评价17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7-19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结构安排18-19
  • 1.4 创新与不足19-21
  • 1.4.1 主要创新点19-20
  • 1.4.2 存在的不足20-21
  • 2 多源流模型及其适用性问题21-27
  • 2.1 多源流模型概述21-24
  • 2.1.1 理论渊源21-22
  • 2.1.2 分析框架22-24
  • 2.2 适用性问题24-27
  • 3 《穹顶之下》事件: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的案例27-35
  • 3.1 问题溪流:雾霾问题及其影响27-30
  • 3.1.1 相关指标28-29
  • 3.1.2 焦点事件29-30
  • 3.1.3 信息反馈30
  • 3.2 政策溪流:雾霾治理的政策讨论30-32
  • 3.3 政治溪流:雾霾治理的政治环境32-33
  • 3.3.1 公共舆论持续关注32
  • 3.3.2 施政理念的新变化32-33
  • 3.3.3 雾霾政策的焦点事件33
  • 3.4 政策之窗:《穹顶之下》的最终结果33-35
  • 4 案例发现: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的总体评价35-41
  • 4.1 案例发现35-37
  • 4.1.1 社会参与议程确定需求日益强烈35-36
  • 4.1.2 媒介舆论在议程确定中影响增大36
  • 4.1.3 “自下而上”进入议程与既有体制安排相悖36-37
  • 4.2 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的效果评价37-41
  • 4.2.1 议程确定实践不断发展37-38
  • 4.2.2 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加强38
  • 4.2.3 诉求表达渠道有待完善38-39
  • 4.2.4 舆论影响政策需要规范39-41
  • 5 完善中国政策议程确定的改革思路与建议41-44
  • 5.1 构建和形成政策议程确定的新格局41-42
  • 5.2 创新社会利益诉求表达和保障机制42
  • 5.3 规范媒介舆论影响政策议程的方式42-44
  • 参考文献44-48
  • 后记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祥;;公共政策议程的成本分析[J];行政与法;2006年11期

2 李强彬;;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议程建构[J];求实;2008年01期

3 刘伟;黄健荣;;当代中国政策议程创建模式嬗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4 刘伟;郭爱萍;;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政策议程建立模式[J];求实;2008年09期

5 孙宇;;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政策议程和参与型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2期

6 赵春雷;蒋明敏;;论网络对现代政策议程的改造[J];长江论坛;2009年06期

7 万玲;;论多元化政策议程的构建[J];探求;2010年06期

8 刘伟;;政策议程创建的基本类型:内涵、过程与效度的一般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1期

9 刘伟;;话语民主理论视阈中的政策议程建构过程分析[J];岭南学刊;2011年02期

10 李晓秋;;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月;;公政策议程置中的行动者与行动策略研究——基于G市P区垃圾焚烧厂选址的个案[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丽莉;;媒体如何建构政策议程——以“一笑倾程表哥”事件为例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洪大用;中国社会政策议程[N];天津日报;2004年

2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崔光霞;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中面临的困惑分析及策略探讨[N];西部时报;2009年

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微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汤景泰;科学把握民意与公共决策间的关系[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萍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渊博;我国外在创始型政策议程构建的阻碍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周红悦;媒体对政策议程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柳;多源流理论视域中的我国政策议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贾永华;中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议程中的交易成本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何巧艺;转型期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议程创建的现状及受阻原因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6 郭丽;协商民主视野下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见飞;基于多源流模型的政策议程确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8 关友希;多层流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议程确立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范国崴;网络虚拟社会对政策议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卢志洋;多源流视角下上海市P区政府CIO制度的政策议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源流模型的政策议程确定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7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