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社会公信力及其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1:09
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是现代责任政府的综合能力之一,它体现政府行政的权威性和施政的有效性,并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进而深层次地影响到其政治统治的稳定程度和治理成本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从政府社会公信力的核心语义“信”及相关概念“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政府社会公信力”入手分析公信力历史渊源,呈现了现代责任政府社会公信力的主要理论根基,介绍了美国、韩国、日本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经验。在对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进展情况和面临主要问题作出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与公众沟通、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突发公共危机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且对提升政府社会公信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籍此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同度,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互信,进而增强政府执行力,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良性发展。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3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府社会公信力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信力的核心语义解读
二、公信力
三、政府公信力
四、政府社会公信力
五、公信力提升
第二节 政府社会公信力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契约理论
二、政府管理理论
(一) 责任政府理论
(二) 诚信政府理论
(三)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理论
三、和谐社会理论
第三节 国外部分国家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经验
一、美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经验
二、韩国政府社会公信力探索思路
三、日本政府社会公信力构建机制
第二章 当前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现状评估
第一节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的进展
第二节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第一节 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机制不通畅
一、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性不强
二、政府与公众沟通形式单一狭窄
三、沟通媒体公信力弱化
四、公众对政府公信角色期望与现实有反差
第二节 政府公共管理问责机制不到位
一、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政府公共管理问责人治色彩较浓
四、公共管理中行政作为问责体系不够完善
第三节 政府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不健全
一、突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尚不完善
二、突发公共危机中信息处理机制尚未健全
三、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完善
四、突发公共危机中公众心理干预机制尚不健全
五、多元主体参与危机治理的机制尚未形成
六、突发公共危机事后问责制度尚未形成
第四章 政府社会公信力提升对策探讨
第一节 完善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机制
一、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理念转变
二、变革组织体系以及干部人事制度
三、拓宽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渠道
四、打造主流责任媒体和公信大众传媒
五、促进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的法制化
第二节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问责机制
一、完善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相关法律法规
二、健全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监督机制
三、加强政府公共管理问责制度建设
第三节 健全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一、健全突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二、健全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处理发布机制
三、加强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四、健全突发公共危机中民众心理干预机制
五、构建突发公共危机事后问责反思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4791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3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府社会公信力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信力的核心语义解读
二、公信力
三、政府公信力
四、政府社会公信力
五、公信力提升
第二节 政府社会公信力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契约理论
二、政府管理理论
(一) 责任政府理论
(二) 诚信政府理论
(三)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理论
三、和谐社会理论
第三节 国外部分国家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经验
一、美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经验
二、韩国政府社会公信力探索思路
三、日本政府社会公信力构建机制
第二章 当前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现状评估
第一节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建设的进展
第二节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政府社会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第一节 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机制不通畅
一、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性不强
二、政府与公众沟通形式单一狭窄
三、沟通媒体公信力弱化
四、公众对政府公信角色期望与现实有反差
第二节 政府公共管理问责机制不到位
一、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政府公共管理问责人治色彩较浓
四、公共管理中行政作为问责体系不够完善
第三节 政府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不健全
一、突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尚不完善
二、突发公共危机中信息处理机制尚未健全
三、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完善
四、突发公共危机中公众心理干预机制尚不健全
五、多元主体参与危机治理的机制尚未形成
六、突发公共危机事后问责制度尚未形成
第四章 政府社会公信力提升对策探讨
第一节 完善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机制
一、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理念转变
二、变革组织体系以及干部人事制度
三、拓宽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渠道
四、打造主流责任媒体和公信大众传媒
五、促进政府与公众沟通互信的法制化
第二节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问责机制
一、完善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相关法律法规
二、健全政府公共管理问责监督机制
三、加强政府公共管理问责制度建设
第三节 健全突发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一、健全突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二、健全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处理发布机制
三、加强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四、健全突发公共危机中民众心理干预机制
五、构建突发公共危机事后问责反思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云;王振华;;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以“华南虎事件”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茂涛;冯伟;;公共危机管理视野下的政府公信力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吴光芸;李建华;;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4 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郑旭辉;;政府公信力的失范与规制——一种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吴光芸;;社会资本与提升政府公信力[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石薛桥;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8 彭向刚,王郅强;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张成福;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J];教学与研究;1999年07期
10 杨勇;;完善政务公开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J];理论与当代;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2864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6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