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5:23
   自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官僚层级结构和行政程序复杂的传统政府组织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在以西方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的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中非常突出。随后的几年内,政府规模的膨胀和政府职能的扩张直接或间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衰退和政府的财政危机,这使人民开始质疑政府的职能、规模、管理理念和行政模式,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行政管理危机和政府信任危机。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再造政府”的改革运动从英、美等国开始出现并波及全球,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影响和调节经济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同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公众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加强,以及民众(顾客)偏好外延和内涵的同步扩展,政府的行政理念、组织原则、运行方式经历着平静而深刻的变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而且将诱发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上层建筑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通信技术以及接触政府信息的便利使公民和社会团体更容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要求对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做出变革和调整。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政府的管理与行政效率,纷纷改造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对政府行政流程予以简化,并强化绩效目标,以社会满意度作为政府行政的最终目标。 如今电子政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成为政府治理的主流,电子政务是传统行政管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政府治理结构和行政运行方式。对于我国来说,如何结合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以电子政务的实施为契机,革新现有的行政运行体制机制,探索出有效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模式,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选题研究,通过剖析信息、政府行政信息、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等相关概念,在对国内外行政创新的理论和事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国内行政创新的特殊性与国外行政创新的经验相结合,从理论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创新的模式:顾客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理念创新模式;竞争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服务提供方式的创新模式;结果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过程创新模式。并在现有已发生的行政创新实践中找到与前置理论相契合的不同层级政府的创新行为,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从中浓缩出可指导未来的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进行行政创新的经验,为各级政府组织行政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下的范本。整个论文运用了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实证分析法和历史考证分析法等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分为7章。 第0章为引言部分,其中对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相关理论和论文中将要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比如信息与网络信息,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政府行政创新等进行释义,力求在后面的写作中保持概念的一致性。同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写作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第1章为“电子政务环境的相关概念与辨析”。本章从政府行政信息的含义入手,分析了网络政府行政信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揭示了网络条件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紧密联系。接着,论述了社会的信息化催生了电子政务,道出了电子政务的由来。在概括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后,本章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的物理构成与其真正的含义。最后,本章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创新的关联性,二者是紧密关联、相互作用的,电子政务为行政创新提供了发展方向、技术支持,又推动了政府的行政创新。可以说,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创新的起点、动力以及归宿。 第2章为“政府行政创新研究”。本章对政府行政创新的定义、范围、分类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通行的几种行政创新的理论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说明了两点结论:一是电子政务在优化政府工作流程、重组行政组织结构、实现科学决策、促进政务运行公开透明、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有效地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作用。论证了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创新的基本依托。二是政府行政创新的过程和实例不管如何复杂多样,归根到底是模式的创新,它既是对各种行政创新行为的归纳总结,也是对未来行政创新行为的指导。 第3章为“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外政府行政创新的比较”。本章对国外行政创新的状况按地域或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分类进行了概述,分为欧美发达国家、亚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大类,对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创新状况进行描述,并对中外政府行政创新的各种外部环境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如人文环境、法律环境、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总结了国外行政创新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国外行政创新的经验对我国今后行政创新的指导意义。 第4章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创新模式理论分析”。本章通过对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创新行为和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创新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与敏捷型政府,组织整合理论与有限政府,新公共管理与绩效型政府,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并在以上理论指导下归纳出三种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创新的模式即顾客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理念创新模式(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竞争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服务提供方式创新模式(政府行政服务外包模式)和结果导向为主的政府行政过程创新模式(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模式)。并为三种模式的产生、过程、机理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撑,论证了三种模式是未来政府行政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创新的发展方向。 第5章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创新模式的案例分析”。本章结合中国政府十余年来所极力推行的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历程,从中抽出三个不同政府层级的行政创新案例分别代表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市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国家级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分析了网络技术所导致的电子政务创新的三个具体案例,分别是武汉市武昌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案例,从而印证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顾客导向为主的行政理念创新模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行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服务外包案例,从而印证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竞争导向为主的行政服务提供方式创新模式;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案例,从而印证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结果导向为主的行政过程创新模式。通过对代表三种行政创新模式的三个行政创新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电子政务环境对政府行政创新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网络技术对政府日常行政运行的影响,解释网络技术与政府行政创新的微观机制,以期对于今后中国政府行政创新有所借鉴。 第6章为“结语”,本章总结了本论文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和涉及面较广的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其二是对政府行政创新中所包括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中的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三是深入研究了电子政务和行政创新的关联性。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对政府行政创新可能发生的正反两方面后果研究不够,对政府行政创新中的体制创新触及不多。本章也对在此方向做进一步的后续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D63
【部分图文】:

示意图,增长情况,网站,专网


图3-1 2003-2006我国各级政府的网站增长情况示意图为支撑政府上网工作,政务网络平台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各中央政务机构建成纵向和横向的业务专网超过90个,其中延伸到地方的纵向业务专网超过30个。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茂雄;张润彤;;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流程再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冯云廷,骆德武;论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与民间投资的互补性贡献与制度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3 苗丽静;城市区域化与公共行政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4 马皓莹;;浅谈“新公共管理”中的顾客导向[J];当代经济;2009年21期

5 谢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3年03期

6 胡冶岩;论行政领导的公共服务理念及其变革[J];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07期

7 梁志勇;诠释“新公共管理主义”[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4期

8 于施洋;以公众和企业服务为核心的加拿大电子政务——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考察报告[J];电子政务;2005年Z1期

9 陈放;王秀惠;;推进电子政务与提高行政效率[J];电子政务;2008年05期

10 史超;殷利梅;王雁;;大部制改革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J];电子政务;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齐越;政府管理新思维[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选中;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承伟;面向电子政务的政务过程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4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84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