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领域中情绪劳动研究的发展现状:基于文献计量的综述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3
随着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在2004年被引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它业已成为公共管理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绪劳动研究把员工在工作中的情感投入与公共组织绩效联结起来,为公共管理研究者提供了探索公共管理内部机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视角。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对情绪劳动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发表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的情绪劳动研究的文献要素开展了量化分析。本文回溯了其进入公共管理领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关键节点,文献计量的网络分析从主要研究者、研究主题、核心文献等方面揭示了情绪劳动研究的现状。本研究发现,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情绪劳动研究深受私营部门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但其更强调公共部门工作的特点,相关论文主要发表于关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威刊物;从网络分析上看,情绪劳动研究的15位核心作者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网络并逐步吸纳更多的学者,此外,这一领域的演进方向呈现出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发展的特点。最后,本文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建议未来研究应该重点探讨国家-公民关系问题。
【部分图文】:
从作者方面来看,情绪劳动研究文献的作者共有26人,我们从历年的发表数量上可以清晰定位这一领域中的几位核心学者(见图3)。图3中的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是情绪劳动研究的26位作者,圆点的大小代表当年发表的数量以及年均被引次数,发表数量越多,被引用次数越多,圆点的面积则越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Mary Guy不仅是将情绪劳动概念引入公共管理研究的先驱,更是对情绪劳动研究有持续贡献的学者,她从2004—2019年共发表 了12篇文章和2本专著,占到了该领域研究总数的51%,她的年均被引次数也是高居榜首,可以说她是情绪劳动研究中绝对的权威学者。与Guy同一时期进入这一领域的学者还有Sharon Mastracci(8项研究)和Meredith Newman(6项研究),她们和Guy在情绪劳动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不同于Mastracci在这一领域持续产生影响力,Newman在2013年后就不太关注情绪劳动研究的发展。Chi-Wei Hsieh于2009年加入了她们的研究网络,并成为高产学者之一。到目前为止,他共有6篇文章问世,且年均被引次数仅次于Guy和Mastracci。还有几位学者也不可忽视,如Myung H. Jin、Hyun J.Lee以及 Xiaojun Lu都在发表数量和年均被引次数上排在前列。当然,这些作者的重要性从表1中的数据也可以得到佐证,我们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的多种指标来给26位作者进行排序,这些指标分别是h指数(h-index)、g指数(g-index)、m指数(m-index)以及被引总数。这四类指标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学者的影响力,无论计算公式如何,情绪劳动研究领域的作者排名都十分类似,排名前列的依次是Guy、Mastracci、Newman、Hsieh、Jin、Lee和Lu这几位作者。具体而言,h指数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学术产出水平的混合量化指标,某名研究者的h指数代表他有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越高,代表这位研究者的论文总体影响力越大。而g指数和m指数与h指数类似,它们只是为了弥补h指数本身的缺陷而产生的。Egghe[24]指出,在h 指数的计算方式中,如果某篇文章被划归为高引用次数的部分,那即便此篇文章的被引次数此后有更大的增长,也不会影响该作者的h指数。因此g指数的计算则考虑到了该研究者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它通过三个步骤得出:第一步将研究者的文章根据被引次数降序排序;第二步是将文章的被引次数按序号叠加;第三步计算每篇文章序号的平方值,当叠加的被引次数等于平方值时,该序号就是研究者的g指数。同一个作者的g指数与h指数高度相关,且g指数总是大于或等于h指数。m指数则是考虑了学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它是用该学者的h指数除以当前年份与学者首次发表年份之差所得到的数据[25]。被引总数则比较简单,是研究者发表文章所有被引次数的总和。
相对于单一的文献要素,桑基图可以反映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文献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情绪劳动研究数据库的情况。我们追踪了作者、关键词和刊物之间的关系,最左边的要素是情绪劳动研究的26位作者,中间是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右边是所有的刊物名称,方块的大小是这一要素所占权重的体现(见图4)。图4左侧的流动密度在上半部分明显比下半部分更为密集,说明Guy 、Mastracci、Newman、Hsieh、Jin、Lee和Lu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他们的研究关注点主要流向了情绪劳动、情绪工作(emotion work)、深层行为(deep acting)、表层行为(surface acting)、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工作倦怠(job burnout)、工作绩效以及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等关键词。这一流动模式表明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情绪劳动及其行动策略(即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与工作绩效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左侧下半部分的流动模式也体现了其他学者试融合其他的理论来解释情绪劳动,如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和人员组织匹配理论(person-organization fit)等。桑基图右侧的流动模式则印证了上文对于情绪劳动研究发表刊物的相关数据,情绪劳动研究 主要发表于专注公共管理领域人力资源问题的相关英文期刊,从图4右侧的上半部分来看,情绪劳动的关键词主要都流向了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以及American Review o f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
本研究基于情绪劳动研究的文献数据,生成了作者合著关系网络(见下页图5)。文献数据中共有26位作者,但是有2位作者与数据库中的其他学者没有合作关系(Melissa Sloan和Nevbahar Ertas),因此图5中呈现出24位作者的合作关系。图中圆点的深浅色代表了不同研究社群,而圆点的大小则表示该研究者的作品的数量多少以及研究者在合作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与中心位置的距离,圆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个研究者的合著次数。在当前这个合著网络中,每个研究者的平均合著作者数是1.12。从图5来看,当前的合著网络中最大的研究社群共有15位学者,在这些学者中, 又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核心网络,其中包括Mary Guy、Meredith Newman、Sharon Mastracci、Chih-Wei Hsieh以及Myung Jin。本文在第一部分的介绍中也提到过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标志,正是Guy和Newman于2004年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她们在文中呼吁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学者都应该开始关注情绪劳动这个概念。Mastracci紧随她们的步伐,很快也加入了情绪劳动的研究网络。之后,她们三人开始引领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情绪劳动研究,她们的合作成果既有专著和专著章节,也有多篇期刊论文(我们将会在后文详细介绍这些成果的内容)。而核心网络中的另外两名成员,即Hsieh和Jin,他们都在Guy 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业,并且他们各自都在2009年和Guy合作发表了首篇关于情绪劳动的期刊论文。 之后,Hsieh、Jin和Guy于 2012年合作发表了另一项研究,Hsieh也和Mastracci开展合作,并于2016年有一篇期刊论文发表。 除了这个核心作者社群之外,这5位学者都各自与其他学者开展合作,共有10人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了这个最大的合著网络。具体而言,Elizabeth Tomsich、Seung-Bum Yang、Hyun Jung Lee和Xiaojun Lu这几位学者,是Guy的合著网络中的成员,而KennethMeier和Kristin Wilson则是通过和Mastracci的合作进入这个大网络中的。 Hsieh也通过合作关系发展了两组合作研究者,一组是Kaifeng Yang和Kai-Jo Fu,另一组是Junyi Hsieh和Irving Huang。 还有4组小型合著网络分离在核心网络之外,他们分别是:(1) Mark Wilding、Kyungjin Chae和Jiho Jang;(2)Yoon Jik Cho和Hyun Jin Song;(3)Michael Mancini和Hal Lawson;(4)Strange Noesgaard和Jesper Hansen。这4组网络各自都代表数据库中的一篇期刊论文。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91314
【部分图文】:
从作者方面来看,情绪劳动研究文献的作者共有26人,我们从历年的发表数量上可以清晰定位这一领域中的几位核心学者(见图3)。图3中的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是情绪劳动研究的26位作者,圆点的大小代表当年发表的数量以及年均被引次数,发表数量越多,被引用次数越多,圆点的面积则越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Mary Guy不仅是将情绪劳动概念引入公共管理研究的先驱,更是对情绪劳动研究有持续贡献的学者,她从2004—2019年共发表 了12篇文章和2本专著,占到了该领域研究总数的51%,她的年均被引次数也是高居榜首,可以说她是情绪劳动研究中绝对的权威学者。与Guy同一时期进入这一领域的学者还有Sharon Mastracci(8项研究)和Meredith Newman(6项研究),她们和Guy在情绪劳动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不同于Mastracci在这一领域持续产生影响力,Newman在2013年后就不太关注情绪劳动研究的发展。Chi-Wei Hsieh于2009年加入了她们的研究网络,并成为高产学者之一。到目前为止,他共有6篇文章问世,且年均被引次数仅次于Guy和Mastracci。还有几位学者也不可忽视,如Myung H. Jin、Hyun J.Lee以及 Xiaojun Lu都在发表数量和年均被引次数上排在前列。当然,这些作者的重要性从表1中的数据也可以得到佐证,我们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的多种指标来给26位作者进行排序,这些指标分别是h指数(h-index)、g指数(g-index)、m指数(m-index)以及被引总数。这四类指标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学者的影响力,无论计算公式如何,情绪劳动研究领域的作者排名都十分类似,排名前列的依次是Guy、Mastracci、Newman、Hsieh、Jin、Lee和Lu这几位作者。具体而言,h指数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学术产出水平的混合量化指标,某名研究者的h指数代表他有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越高,代表这位研究者的论文总体影响力越大。而g指数和m指数与h指数类似,它们只是为了弥补h指数本身的缺陷而产生的。Egghe[24]指出,在h 指数的计算方式中,如果某篇文章被划归为高引用次数的部分,那即便此篇文章的被引次数此后有更大的增长,也不会影响该作者的h指数。因此g指数的计算则考虑到了该研究者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它通过三个步骤得出:第一步将研究者的文章根据被引次数降序排序;第二步是将文章的被引次数按序号叠加;第三步计算每篇文章序号的平方值,当叠加的被引次数等于平方值时,该序号就是研究者的g指数。同一个作者的g指数与h指数高度相关,且g指数总是大于或等于h指数。m指数则是考虑了学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它是用该学者的h指数除以当前年份与学者首次发表年份之差所得到的数据[25]。被引总数则比较简单,是研究者发表文章所有被引次数的总和。
相对于单一的文献要素,桑基图可以反映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文献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情绪劳动研究数据库的情况。我们追踪了作者、关键词和刊物之间的关系,最左边的要素是情绪劳动研究的26位作者,中间是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右边是所有的刊物名称,方块的大小是这一要素所占权重的体现(见图4)。图4左侧的流动密度在上半部分明显比下半部分更为密集,说明Guy 、Mastracci、Newman、Hsieh、Jin、Lee和Lu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他们的研究关注点主要流向了情绪劳动、情绪工作(emotion work)、深层行为(deep acting)、表层行为(surface acting)、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工作倦怠(job burnout)、工作绩效以及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等关键词。这一流动模式表明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情绪劳动及其行动策略(即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与工作绩效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左侧下半部分的流动模式也体现了其他学者试融合其他的理论来解释情绪劳动,如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和人员组织匹配理论(person-organization fit)等。桑基图右侧的流动模式则印证了上文对于情绪劳动研究发表刊物的相关数据,情绪劳动研究 主要发表于专注公共管理领域人力资源问题的相关英文期刊,从图4右侧的上半部分来看,情绪劳动的关键词主要都流向了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以及American Review o f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
本研究基于情绪劳动研究的文献数据,生成了作者合著关系网络(见下页图5)。文献数据中共有26位作者,但是有2位作者与数据库中的其他学者没有合作关系(Melissa Sloan和Nevbahar Ertas),因此图5中呈现出24位作者的合作关系。图中圆点的深浅色代表了不同研究社群,而圆点的大小则表示该研究者的作品的数量多少以及研究者在合作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与中心位置的距离,圆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个研究者的合著次数。在当前这个合著网络中,每个研究者的平均合著作者数是1.12。从图5来看,当前的合著网络中最大的研究社群共有15位学者,在这些学者中, 又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核心网络,其中包括Mary Guy、Meredith Newman、Sharon Mastracci、Chih-Wei Hsieh以及Myung Jin。本文在第一部分的介绍中也提到过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标志,正是Guy和Newman于2004年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她们在文中呼吁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学者都应该开始关注情绪劳动这个概念。Mastracci紧随她们的步伐,很快也加入了情绪劳动的研究网络。之后,她们三人开始引领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情绪劳动研究,她们的合作成果既有专著和专著章节,也有多篇期刊论文(我们将会在后文详细介绍这些成果的内容)。而核心网络中的另外两名成员,即Hsieh和Jin,他们都在Guy 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业,并且他们各自都在2009年和Guy合作发表了首篇关于情绪劳动的期刊论文。 之后,Hsieh、Jin和Guy于 2012年合作发表了另一项研究,Hsieh也和Mastracci开展合作,并于2016年有一篇期刊论文发表。 除了这个核心作者社群之外,这5位学者都各自与其他学者开展合作,共有10人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了这个最大的合著网络。具体而言,Elizabeth Tomsich、Seung-Bum Yang、Hyun Jung Lee和Xiaojun Lu这几位学者,是Guy的合著网络中的成员,而KennethMeier和Kristin Wilson则是通过和Mastracci的合作进入这个大网络中的。 Hsieh也通过合作关系发展了两组合作研究者,一组是Kaifeng Yang和Kai-Jo Fu,另一组是Junyi Hsieh和Irving Huang。 还有4组小型合著网络分离在核心网络之外,他们分别是:(1) Mark Wilding、Kyungjin Chae和Jiho Jang;(2)Yoon Jik Cho和Hyun Jin Song;(3)Michael Mancini和Hal Lawson;(4)Strange Noesgaard和Jesper Hansen。这4组网络各自都代表数据库中的一篇期刊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研究及其在法律、政治和公共管理领域中的运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蒋轶;;治理话语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双边博弈关系探析[J];理论导刊;2010年03期
3 何哲;;网络社会治理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治理策略[J];理论与改革;2013年03期
4 康伟;陈茜;陈波;;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06期
5 赵艳萍;;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6 杨芳,陈强;浅议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J];台声.新视角;2005年01期
7 佟春霞;阎耀军;;人类学之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历史渊源及重要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叶中华;魏玉君;;公共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发展与展望——基于Cite Space的图谱量化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8年01期
9 汪洋;宋川;;公共政策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利益集团的关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黄珊;;谁为“情绪劳动”埋单[J];人力资源;201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卞玉薇;一线社会工作者的情绪劳动[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1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9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