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4:40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非常严重。这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关键原因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作为公共服务消费者的农村居民参与不足,没有发挥农村社区应有的作用。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破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困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论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从理论视角论述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即两极失范),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处于两难境地,社区作为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体,又融合了社区社会资本,将之引入到公共服务供给中,部分矫正了公共服务的两极失范,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实践视角论证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失灵状况,剖析了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所实行的“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准”社区化实践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还不是真正的社区化。 接着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创造了宏观环境。农村社区雄厚的社会资本、不断壮大的社区组织、不断增加的农村社区精英以及新型农民的出现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在微观上具备的内在条件。 论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路径选择。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监督、管理、评估,多方参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发挥社区整合资源、整合组织、整合消费者、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构筑公共服务的社区共有产权和重塑社区公共权威以利于居民的参与、遏制“免费搭车”、减少交易费用。 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搞好农村社区规划、动员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增加社区投入、创建利于社区居民因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而流动的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社区的权力边界等等,以促进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实现。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首先,社区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农村社区的道德机制、社区社会资本等对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化是减少交易成本、破解集体行动困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能起到矫正公共服务的政府与市场两极失范、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的作用。其次,我国农村在宏观和微观上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再次,有效实现公共服务社区化,必须以社区为平台,重构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运作机制;发挥社区的整合作用,发挥社区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构筑公共服务的社区共有产权和重塑社区公共权威,促进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实施。同时,在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过程中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界定政府的权力边界,以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实施。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研究打破了以往公共服务的“二分法”,引入“社区机制”来配置资源,开创了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突破。论文提出以公共服务社区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将公共服务社区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连接了起来,在研究视角上有一定的创新。论文将社区融入到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之中,能升华其学科的内涵,是对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学科的丰富和发展。它将在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D422.6;D669.3
【部分图文】:
公共福利支出不够。这是国家在经济落后状态下,采取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经济、改变一穷二白状态的重要举措。这使得居民与社区掌握的资源不足,其参与分配、配置资源机会也不够。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让富于民,居民的收入增加,国家财政也加大了对支农的支出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支出,社区与居民“参政议事”、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国在经济落后时期,主要是集中资源搞经济建设,对居民福利投入较少,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福利投入很少。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如图4.2和图4.3,图4.2显示了我国GDP、财政收入、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支出和支农支出费用的绝对量2,图4.3显示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图可以看出80年代中期以前GDP主要以财政收入的形式集中在政府手中,投入到经济建设领域。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上个世纪都高达40%以上,而在80年代末以前基本占到50%以上,对农业支出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较小,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参见: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加01
也是公共服务效率得以提高的条件。正如奥斯本(2006)等人多倡导“把所有权从官僚机构那里夺过来送到社区去”,认为应将社区力量导入国家展网络中,形成共同治理结构。第一、人民公社的解体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非常重视发扬民主,给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但是,政社合一历史背景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整合下,农民只是集体的一个生产要素集体领导农民,而农民无权指挥集体,农民此时无参与权可言。只有当政治与场、社会(社区)分离时,社区及其居民才能发挥作用,广泛的参与才能成为能。图4.8表示社会(社区)、市场领域突破了全能国家政治侄桔的过程,社会(区)、市场逐步与政治领域分离,国家权力回归社会为社区化打下了权力基础。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94138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D422.6;D669.3
【部分图文】:
公共福利支出不够。这是国家在经济落后状态下,采取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经济、改变一穷二白状态的重要举措。这使得居民与社区掌握的资源不足,其参与分配、配置资源机会也不够。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让富于民,居民的收入增加,国家财政也加大了对支农的支出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支出,社区与居民“参政议事”、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国在经济落后时期,主要是集中资源搞经济建设,对居民福利投入较少,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福利投入很少。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如图4.2和图4.3,图4.2显示了我国GDP、财政收入、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支出和支农支出费用的绝对量2,图4.3显示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图可以看出80年代中期以前GDP主要以财政收入的形式集中在政府手中,投入到经济建设领域。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上个世纪都高达40%以上,而在80年代末以前基本占到50%以上,对农业支出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较小,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参见: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加01
也是公共服务效率得以提高的条件。正如奥斯本(2006)等人多倡导“把所有权从官僚机构那里夺过来送到社区去”,认为应将社区力量导入国家展网络中,形成共同治理结构。第一、人民公社的解体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非常重视发扬民主,给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但是,政社合一历史背景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整合下,农民只是集体的一个生产要素集体领导农民,而农民无权指挥集体,农民此时无参与权可言。只有当政治与场、社会(社区)分离时,社区及其居民才能发挥作用,广泛的参与才能成为能。图4.8表示社会(社区)、市场领域突破了全能国家政治侄桔的过程,社会(区)、市场逐步与政治领域分离,国家权力回归社会为社区化打下了权力基础。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凤琴;;国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综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飞;;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城市社区为平台的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02期
3 王飞;;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城市社区视角[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卫东;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需选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会菊;新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2年
2 曲颂;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王玉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
4 李娇娇;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4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9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