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08:51
目前,中国的公务员数量、“公务员占人口的比例”问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推动了6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上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难以改变公众对这一问题已经形成的某种既定看法,即历次机构改革的成效不大,主要是由于在人员精简上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科学地确定中国公务员数量的基本需要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在任何国家,都有一个公务员的规模配置能否满足管理基本需要的问题。通过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务员规模总量、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各个国家在公务员规模总量安排方面存在某些规律性,大多数国家在通常的情况下,“公务员占人口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甚至在政府财力允许和具有管理服务需求的情况下超过2%、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大背景下,即使是在现阶段,将此比例定位在1%左右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中国公务员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基本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并不是简单的“臃肿”问题,过分强调精简反而模糊了实际存在的核心问题,即公务员内部存在着结构性和功能性难题。人员配置结构不...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析视角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政府规模测度指标选择的不同看法
二、关于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不同看法
三、关于政府规模适度化的不同看法
四、关于中国政府官员规模现状的判断和评价
第三节 研究的基准概念
一、对"官民比"提法的认识
二、公务员的范围
三、国际比较中公务员的统计口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基本研究方法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一、论文结构
二、技术路线图
第六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工作的限度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一章 不小于1%:典型国家(地区)公务员规模的经验观察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一、"公务员"范围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
三、横向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美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英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法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四、德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五、日本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三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俄罗斯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波兰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捷克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四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埃及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巴西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土耳其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五节 现状与分析: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公务员规模
一、香港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澳门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台湾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六节 对其他国家(地区)"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比较分析
一、"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国际比较结论
二、对"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底线和高线的说明
第二章 公务员规模长期变化趋势的一般性分析
第一节 历史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务员规模变化的内在动力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四、居民消费结构的现代化
第二节 理论支持:公务员规模变化是政府职能持续扩张的自然反应
一、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持续扩张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扩大
三、公共服务成为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三节 现实要求:公务员规模调整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责的主动选择
一、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有效治理的要求
二、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
三、强化政府社会性监管职能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一般规律:以日本为例
第一节 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一、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变化趋势
二、日本公务员的内部结构
三、对日本公务员规模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定员管理":日本公务员规模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定员管理"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二、设定定员的最高限额
三、有计划地实施"定员削减"计划
四、定员管理计划的设定和推动过程分析:以远野市为例
五、对定员管理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 定员管理对控制公务员规模的启示
一、突出强调立法的基础性作用
二、编制变化与政府职责的关系
三、机构改革的周期性与统筹规划规模调整
四、调整优化公务员内部结构
五、缓和渐进的人员分流方式
第四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总量、变化趋势与基本判断
一、总量和发展趋势
二、对当前公务员"数量值"的分析
三、基本判断:不是单纯的"臃肿"问题
第二节 公务员的内部结构和主要问题
一、各级政府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
二、党、政、群人员配置比例结构不合理
三、职能部门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
四、领导职数过多
五、机构多但人员不饱满
第三节 随州市的个案分析和主要结论
一、机构数超过了中央规定的限额
二、机构设置的地方性不明显
三、政府系统的机构数量比重偏低
四、人员总量规模超出中央规定限额
五、人员配置不适应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要求
第五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析
第一节 研究单位
一、以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位的考虑
二、时间段选择上的考虑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选择的思路和依据
一、"人口"因素
二、"地理与政区"因素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
四、"政府财力"因素
五、"城市化"因素
第三节 研究方法、数据模型和结论
一、研究方法
二、变量的操作化和数据采集
三、数据模型和结论
第四节 对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讨论
一、对无影响潜变量的进一步验证
二、模型结论的适用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第六章 基本思路:短期"适度从紧"和长期"适度扩张"
第一节 短期"适度从紧"的必要性和现实压力
一、财政承受能力有限
二、政府规模的自我膨胀
三、"职责同构"机制亟待调整
四、机构编制管理缺乏刚性约束
五、社会舆论压力强大
六、政府的运行质量不高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长期"适度扩张"的合理性和空间
一、"适度扩张"的含义
二、推动规模长期扩张的主要因素
三、"适度"的界限
第三节 公务员规模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适度从紧"和"适度扩张"相结合
二、"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相结合
三、"总体从紧"和"局部扩张"相结合
四、"数量管理"和"结构管理"相结合
第七章 对策建议:从"突出精简"到"调整结构"
第一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适当拉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周期
二、合理调整纵向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配置
三、继续推动大部门体制改革
四、尝试推动公务员分类管理等体制性改革
五、继续充实与民生直接相关领域的公务人员
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二、改革分管型副职的设置模式
三、优化政府的行政流程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政府规模:比较研究与优化策略[J]. 唐钧,李丹婷,罗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2]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J]. 孔刘柳,谢乔昕.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2)
[3]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的途径——武汉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证分析[J]. 李金红. 党政干部论坛. 2010(02)
[4]构建合理适度的区县级地方政府——影响浦东新区政府规模因素的实证分析[J]. 俞晓波. 党政论坛. 2010(01)
[5]县级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胡德仁,任康,曹铂.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6]从深圳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看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路径[J]. 王燕,李和中. 理论月刊. 2010(01)
[7]中国公务员规模变化原因的实证分析[J]. 谢康,吴昕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8]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9]公务员占人口的适当比例问题刍议[J]. 朱光磊,李利平.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10]政府改革:新潮流与新观察[J]. 樊鹏. 政治学研究. 2009(04)
博士论文
[1]我国的社会性管制问题研究[D]. 苏晓红.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甘肃省地方政府规模和人员编制控制问题分析[D]. 杨关义.兰州大学 2007
[2]关于政府的适度规模研究[D]. 马波.兰州大学 2006
[3]中韩两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比较研究[D]. 尹时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本文编号:2945366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析视角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政府规模测度指标选择的不同看法
二、关于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不同看法
三、关于政府规模适度化的不同看法
四、关于中国政府官员规模现状的判断和评价
第三节 研究的基准概念
一、对"官民比"提法的认识
二、公务员的范围
三、国际比较中公务员的统计口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基本研究方法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一、论文结构
二、技术路线图
第六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工作的限度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一章 不小于1%:典型国家(地区)公务员规模的经验观察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一、"公务员"范围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
三、横向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美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英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法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四、德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五、日本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三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俄罗斯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波兰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捷克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四节 现状与分析: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埃及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巴西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土耳其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五节 现状与分析: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公务员规模
一、香港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澳门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台湾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六节 对其他国家(地区)"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比较分析
一、"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国际比较结论
二、对"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底线和高线的说明
第二章 公务员规模长期变化趋势的一般性分析
第一节 历史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务员规模变化的内在动力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四、居民消费结构的现代化
第二节 理论支持:公务员规模变化是政府职能持续扩张的自然反应
一、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持续扩张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扩大
三、公共服务成为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三节 现实要求:公务员规模调整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责的主动选择
一、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有效治理的要求
二、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
三、强化政府社会性监管职能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一般规律:以日本为例
第一节 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一、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变化趋势
二、日本公务员的内部结构
三、对日本公务员规模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定员管理":日本公务员规模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定员管理"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二、设定定员的最高限额
三、有计划地实施"定员削减"计划
四、定员管理计划的设定和推动过程分析:以远野市为例
五、对定员管理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 定员管理对控制公务员规模的启示
一、突出强调立法的基础性作用
二、编制变化与政府职责的关系
三、机构改革的周期性与统筹规划规模调整
四、调整优化公务员内部结构
五、缓和渐进的人员分流方式
第四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总量、变化趋势与基本判断
一、总量和发展趋势
二、对当前公务员"数量值"的分析
三、基本判断:不是单纯的"臃肿"问题
第二节 公务员的内部结构和主要问题
一、各级政府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
二、党、政、群人员配置比例结构不合理
三、职能部门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
四、领导职数过多
五、机构多但人员不饱满
第三节 随州市的个案分析和主要结论
一、机构数超过了中央规定的限额
二、机构设置的地方性不明显
三、政府系统的机构数量比重偏低
四、人员总量规模超出中央规定限额
五、人员配置不适应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要求
第五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析
第一节 研究单位
一、以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位的考虑
二、时间段选择上的考虑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选择的思路和依据
一、"人口"因素
二、"地理与政区"因素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
四、"政府财力"因素
五、"城市化"因素
第三节 研究方法、数据模型和结论
一、研究方法
二、变量的操作化和数据采集
三、数据模型和结论
第四节 对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讨论
一、对无影响潜变量的进一步验证
二、模型结论的适用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第六章 基本思路:短期"适度从紧"和长期"适度扩张"
第一节 短期"适度从紧"的必要性和现实压力
一、财政承受能力有限
二、政府规模的自我膨胀
三、"职责同构"机制亟待调整
四、机构编制管理缺乏刚性约束
五、社会舆论压力强大
六、政府的运行质量不高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长期"适度扩张"的合理性和空间
一、"适度扩张"的含义
二、推动规模长期扩张的主要因素
三、"适度"的界限
第三节 公务员规模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适度从紧"和"适度扩张"相结合
二、"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相结合
三、"总体从紧"和"局部扩张"相结合
四、"数量管理"和"结构管理"相结合
第七章 对策建议:从"突出精简"到"调整结构"
第一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适当拉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周期
二、合理调整纵向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配置
三、继续推动大部门体制改革
四、尝试推动公务员分类管理等体制性改革
五、继续充实与民生直接相关领域的公务人员
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二、改革分管型副职的设置模式
三、优化政府的行政流程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政府规模:比较研究与优化策略[J]. 唐钧,李丹婷,罗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2]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J]. 孔刘柳,谢乔昕.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2)
[3]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的途径——武汉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证分析[J]. 李金红. 党政干部论坛. 2010(02)
[4]构建合理适度的区县级地方政府——影响浦东新区政府规模因素的实证分析[J]. 俞晓波. 党政论坛. 2010(01)
[5]县级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胡德仁,任康,曹铂.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6]从深圳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看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路径[J]. 王燕,李和中. 理论月刊. 2010(01)
[7]中国公务员规模变化原因的实证分析[J]. 谢康,吴昕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8]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9]公务员占人口的适当比例问题刍议[J]. 朱光磊,李利平.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10]政府改革:新潮流与新观察[J]. 樊鹏. 政治学研究. 2009(04)
博士论文
[1]我国的社会性管制问题研究[D]. 苏晓红.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甘肃省地方政府规模和人员编制控制问题分析[D]. 杨关义.兰州大学 2007
[2]关于政府的适度规模研究[D]. 马波.兰州大学 2006
[3]中韩两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比较研究[D]. 尹时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本文编号:2945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4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