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6:41
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日益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给人们造成了一些新的困扰,如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沉迷等问题,其中由于网络舆情而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监管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尚不够深入的主观原因,我国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管理的思路和框架还未理清理顺,这与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高发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了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以及政府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互联网基本特征、现状以及危机基本含义与特征等基础概念的梳理,逐步分析得出网络舆论危机的基本概念,详尽阐述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及传播途径等,并试图勾画出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包含了观念认知、法制保障、技术支持以及管理协调四个方面。...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09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第 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图 2-1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与网民的发展势头齐虎相当,处于高速发展阶 IPv4 地址已经达到 2.3 亿,数量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 IPv4 地址拥保障了中国互联网的稳步发展。目前 IPv4 地址数量仍旧增长迅速,年%(图 2-2)。
:一)手机网民成为现阶段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上网降低了网络使用的门槛,使没有接入条件或电脑的人也可以使。同时,2009 年初 3G 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的速率大幅度提升,手机上网大的手机用户拉动了新一轮网民增长。二)互联网作为生活工具和工作工具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继续提高,2009 年有 83.2%的网民在家上网。网民持续增加,人均增加了 2.1 小时。网民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职业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为 68.1%。三)网络新闻获取及网民交流互动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行为2009 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 80.1%,用户规模达到 30769 万人,网络新闻升。网民交流互动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博客应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站中社交网站及微博客成为了新型的交流沟通工具。(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人肉搜索”的畸形发展看网络管理[J]. 姜蕊. 东南传播. 2008(12)
[2]我国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于传博.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3]国外互联网监管方式的比较[J]. 罗静.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6)
[4]浅析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J]. 李飞,张炳照. 新视野. 2008(06)
[5]互联网将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J]. 刘上洋. 对外传播. 2008(07)
[6]全球化时代网络监管国际经验之诠释及启示——兼论网络和谐生态的构建[J]. 徐世甫.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6)
[7]虚拟社区警务研究[J]. 李鹏展,屠江宁. 公安研究. 2008(04)
[8]“网络民主”的10个关键词[J]. 陆俊. 中国社会导刊. 2007(13)
[9]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 张丽红.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3)
[10]欧盟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康彦荣. 世界电信. 2007(04)
硕士论文
[1]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秦微琼.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当代中国网络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 李驰.河南大学 2008
[3]网络民主问题研究[D]. 陈丽梅.北方工业大学 2008
[4]危机管理视角的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 程传超.兰州大学 2008
[5]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管理[D]. 高潇.山东大学 2007
[6]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 盛志宏.广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3147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09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第 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图 2-1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与网民的发展势头齐虎相当,处于高速发展阶 IPv4 地址已经达到 2.3 亿,数量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 IPv4 地址拥保障了中国互联网的稳步发展。目前 IPv4 地址数量仍旧增长迅速,年%(图 2-2)。
:一)手机网民成为现阶段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上网降低了网络使用的门槛,使没有接入条件或电脑的人也可以使。同时,2009 年初 3G 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的速率大幅度提升,手机上网大的手机用户拉动了新一轮网民增长。二)互联网作为生活工具和工作工具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继续提高,2009 年有 83.2%的网民在家上网。网民持续增加,人均增加了 2.1 小时。网民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职业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为 68.1%。三)网络新闻获取及网民交流互动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行为2009 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 80.1%,用户规模达到 30769 万人,网络新闻升。网民交流互动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博客应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站中社交网站及微博客成为了新型的交流沟通工具。(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人肉搜索”的畸形发展看网络管理[J]. 姜蕊. 东南传播. 2008(12)
[2]我国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于传博.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3]国外互联网监管方式的比较[J]. 罗静.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6)
[4]浅析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J]. 李飞,张炳照. 新视野. 2008(06)
[5]互联网将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J]. 刘上洋. 对外传播. 2008(07)
[6]全球化时代网络监管国际经验之诠释及启示——兼论网络和谐生态的构建[J]. 徐世甫.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6)
[7]虚拟社区警务研究[J]. 李鹏展,屠江宁. 公安研究. 2008(04)
[8]“网络民主”的10个关键词[J]. 陆俊. 中国社会导刊. 2007(13)
[9]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 张丽红.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3)
[10]欧盟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康彦荣. 世界电信. 2007(04)
硕士论文
[1]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秦微琼.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当代中国网络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 李驰.河南大学 2008
[3]网络民主问题研究[D]. 陈丽梅.北方工业大学 2008
[4]危机管理视角的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 程传超.兰州大学 2008
[5]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管理[D]. 高潇.山东大学 2007
[6]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 盛志宏.广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7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