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22 00:3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行政化”的现象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高校内外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行政化”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高校外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过繁过多,使得高校办学失去了活力;高校内部则产生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垒,学术地位缺失,阻碍了高校的发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我国的高等教育界也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然而,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还需经历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并通过高校内外各层的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现存的“行政化”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探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试图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的优化和改造提出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文章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教育管理
2.1.2 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2.1.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2.1.4 教授治校和大学自治
2.2 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中的适用性分析
第3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3.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3.1.1 我国古代官学一体的历史传统
3.1.2 民国时期政府对大学的管理
3.1.3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
3.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现状
3.2.1 我国高校外部的“行政化”现状
3.2.2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化”现状
3.3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3.3.1 政府直接干预过多,高校缺少办学自主权
3.3.2 高校科层制管理结构的影响
3.3.3 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垒
第4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以及“去行政化”的提出和实践
4.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弊端
4.1.1 高校和教师“官本位”倾向严重
4.1.2 管理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下
4.1.3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当
4.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提出和实践
4.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4.2.2 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试验田
4.2.3 山东大学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事件
第5章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传统及启示
5.1 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经验
5.1.1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1.2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1.3 日本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2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1 美国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2 英国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3 日本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第6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1 从政府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1.1 进一步放权高校自主办学,明确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6.1.2 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管理制度和办学目的,并依法对高校进行监督
6.2 从高校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2.1 调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构建“服务行政”的新模式
6.2.2 淡化科层制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绩效
6.2.3 采用动态的用人机制,促进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6.2.4 探索市场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摆脱高校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6.2.5 建立教授会和学术团体,加强对高校管理的共同管理和监督
6.2.6 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度
6.3 从社会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3.1 建立社会性教育中介组织和专业性学术团体评价机构,加强对高校的有效监督
6.3.2 重视媒体对大学的舆论监督,引导公众正确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第7章 结论
7.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凸显
7.2 “去行政化”已纳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视野
7.3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
7.4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2992184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文章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教育管理
2.1.2 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2.1.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2.1.4 教授治校和大学自治
2.2 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中的适用性分析
第3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3.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3.1.1 我国古代官学一体的历史传统
3.1.2 民国时期政府对大学的管理
3.1.3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
3.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现状
3.2.1 我国高校外部的“行政化”现状
3.2.2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化”现状
3.3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3.3.1 政府直接干预过多,高校缺少办学自主权
3.3.2 高校科层制管理结构的影响
3.3.3 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垒
第4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以及“去行政化”的提出和实践
4.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弊端
4.1.1 高校和教师“官本位”倾向严重
4.1.2 管理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下
4.1.3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当
4.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提出和实践
4.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4.2.2 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试验田
4.2.3 山东大学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事件
第5章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传统及启示
5.1 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经验
5.1.1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1.2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1.3 日本高等教育管理的“非行政化”特征
5.2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1 美国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2 英国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5.2.3 日本大学管理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启示
第6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1 从政府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1.1 进一步放权高校自主办学,明确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6.1.2 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管理制度和办学目的,并依法对高校进行监督
6.2 从高校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2.1 调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构建“服务行政”的新模式
6.2.2 淡化科层制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绩效
6.2.3 采用动态的用人机制,促进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6.2.4 探索市场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摆脱高校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6.2.5 建立教授会和学术团体,加强对高校管理的共同管理和监督
6.2.6 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度
6.3 从社会层面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实现途径
6.3.1 建立社会性教育中介组织和专业性学术团体评价机构,加强对高校的有效监督
6.3.2 重视媒体对大学的舆论监督,引导公众正确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第7章 结论
7.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凸显
7.2 “去行政化”已纳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视野
7.3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去行政化”
7.4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2992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9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