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性缺失及其治理 ——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8 22:16
本义首先对媒体公共性进行了梳理,对媒体公共性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首先,对媒体公共性的研究必须区分体制层面的公共性和实践层面的公共性,这样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辨证地、全面的分析媒体公共性问题。其次,从体制上来说,本文所研究的媒体公共性,是专指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形成与表达的实践逻辑。再次,就实践层面的媒体公共性而言,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提供真实和全面的信息;确保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具体包括节目类型的多元性、选题的多样性、意见和舆论的多样性等;培养公民意识,建构公民社会;从技术上来说,媒体必须达到一定的覆盖面,具备社会共享的物质基础;就风格而言,媒体应该有品味、庄重和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依据大量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电视台公共性的体现、公共性缺失状况及原因,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百姓热线》历年收视份额饼图
内蒙古电视台人员学习专业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传媒对行政权监督之路径探析[J]. 朱颖. 新闻记者. 2009(04)
[2]收视率新批判[J]. 姚广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3]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之新解[J]. 吴治文. 青年记者. 2009(02)
[4]公共性理论的兴起及其意义[J]. 曹鹏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5]展江:舆论监督和新闻立法的守望者[J]. 王蓓蓓,薛晨. 今传媒. 2008(09)
[6]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J]. 朱清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4)
[7]传媒公共性与公共性传媒——兼论传媒结构的合理建构[J]. 张金海,李小曼.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6)
[8]坚守社会责任是中国电视的第一要务[J]. 时统宇. 视听界. 2007(05)
[9]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探析[J]. 孟建,李晓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3)
[10]“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J]. 汪晖,许燕.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4)
本文编号:3106334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百姓热线》历年收视份额饼图
内蒙古电视台人员学习专业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传媒对行政权监督之路径探析[J]. 朱颖. 新闻记者. 2009(04)
[2]收视率新批判[J]. 姚广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3]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之新解[J]. 吴治文. 青年记者. 2009(02)
[4]公共性理论的兴起及其意义[J]. 曹鹏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5]展江:舆论监督和新闻立法的守望者[J]. 王蓓蓓,薛晨. 今传媒. 2008(09)
[6]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J]. 朱清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4)
[7]传媒公共性与公共性传媒——兼论传媒结构的合理建构[J]. 张金海,李小曼.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6)
[8]坚守社会责任是中国电视的第一要务[J]. 时统宇. 视听界. 2007(05)
[9]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探析[J]. 孟建,李晓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3)
[10]“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J]. 汪晖,许燕.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4)
本文编号:3106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10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