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管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21:56
本论文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路径选择以及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梳理和分析,主要目的是构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实现对严重违法但不构成犯罪行为的处罚,防止出现处罚漏洞或者处罚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分析和研究,在理论上可以完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可以促进《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以及相关诉讼程序的完善。本论文采取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路径选择,认为无论是刑罚代替理论还是保安处分借鉴理论均不是十分完美的替代方式,存在自身的弱点,因此,应当采取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对相应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制。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已经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实践层面得到展开,但仍存在缺乏法律依据、缺乏实践基础、制度定性不明、适用对象不明以及适用程序不明等问题。因此,应当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原则、完善相关立法、明确各方主体及诉讼权利以及完善方式方法。经过分析,可以认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是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最好方式,在此基础上,应当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构建原则、相关立法、各方主体、方式方法、诉讼程序以及诉讼权利,以促进该制度的构建。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概述
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
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产生背景
2.3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2.3.1 其他替代措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2.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问题
3.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现状
3.1.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立法过程及其现状
3.1.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实践发展及其现状
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法律依据
3.2.2 缺乏实践基础
3.2.3 制度定性不明
3.2.4 适用对象不明
3.2.5 适用程序不明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
4.1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原则
4.1.1 职权法定原则
4.1.2 合理适用原则
4.1.3 分权制衡原则
4.1.4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4.1.5 救济有效原则
4.2 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相关法律
4.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的定性
4.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
4.3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各方主体
4.3.1 适用对象
4.3.2 实施主体
4.3.3 监督主体
4.4 创新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方式方法
4.4.1 循证矫正概述
4.4.2 循证矫正适用的可能性
4.4.3 循证矫正适用中的要点
4.5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适用程序及各方权利
4.5.1 诉讼程序
4.5.2 各方权利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基本权利对社会公权力主体的直接效力[J]. 李海平. 政治与法律. 2018(10)
[2]试论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调查职能及其制约——以职务犯罪侦查权为视角[J]. 朱赟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01)
[3]论劳教制度的止废及替代措施[J]. 刘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2)
[4]西方国家循证矫正方法的应用及其启示[J]. 白朋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5]后劳教时代规范违法行为的立法模式探究[J]. 梁栋,肖周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中国循证矫正实践推广的困境与策略[J]. 杨岭.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7]罪犯循证矫正的核心:证据[J]. 马臣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8]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J]. 赵秉志,商浩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9]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实践限度与可能价值——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J]. 彭少峰,张昱. 学习与实践. 2015(02)
[10]循证矫正施行的价值实现障碍与可行路径探究——基于应然和实然的二元分析[J]. 郭菲. 法治研究. 2014(11)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D]. 彭鹏.河南大学 2016
[2]关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构想[D]. 张媛.广西大学 2015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肃反运动研究[D]. 刘晶蕊.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D]. 张嘉.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立法思考[D]. 严梅.南京工业大学 2014
[6]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替代[D]. 叶陆政.中南民族大学 2010
[7]人权保障视角下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研究[D]. 王海洋.东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6958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概述
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
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产生背景
2.3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2.3.1 其他替代措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2.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问题
3.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现状
3.1.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立法过程及其现状
3.1.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实践发展及其现状
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法律依据
3.2.2 缺乏实践基础
3.2.3 制度定性不明
3.2.4 适用对象不明
3.2.5 适用程序不明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
4.1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原则
4.1.1 职权法定原则
4.1.2 合理适用原则
4.1.3 分权制衡原则
4.1.4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4.1.5 救济有效原则
4.2 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相关法律
4.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的定性
4.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
4.3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各方主体
4.3.1 适用对象
4.3.2 实施主体
4.3.3 监督主体
4.4 创新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方式方法
4.4.1 循证矫正概述
4.4.2 循证矫正适用的可能性
4.4.3 循证矫正适用中的要点
4.5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适用程序及各方权利
4.5.1 诉讼程序
4.5.2 各方权利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基本权利对社会公权力主体的直接效力[J]. 李海平. 政治与法律. 2018(10)
[2]试论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调查职能及其制约——以职务犯罪侦查权为视角[J]. 朱赟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01)
[3]论劳教制度的止废及替代措施[J]. 刘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2)
[4]西方国家循证矫正方法的应用及其启示[J]. 白朋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5]后劳教时代规范违法行为的立法模式探究[J]. 梁栋,肖周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6]中国循证矫正实践推广的困境与策略[J]. 杨岭.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7]罪犯循证矫正的核心:证据[J]. 马臣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8]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J]. 赵秉志,商浩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9]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实践限度与可能价值——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J]. 彭少峰,张昱. 学习与实践. 2015(02)
[10]循证矫正施行的价值实现障碍与可行路径探究——基于应然和实然的二元分析[J]. 郭菲. 法治研究. 2014(11)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D]. 彭鹏.河南大学 2016
[2]关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构想[D]. 张媛.广西大学 2015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肃反运动研究[D]. 刘晶蕊.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法律应对[D]. 张嘉.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立法思考[D]. 严梅.南京工业大学 2014
[6]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替代[D]. 叶陆政.中南民族大学 2010
[7]人权保障视角下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研究[D]. 王海洋.东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6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3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