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叙事

发布时间:2017-04-30 08:47

  本文关键词: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80年Lipsky的著作《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个人的困惑》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诞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处于政治权威最底层、政策过程最末端的街头官僚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而如果从宽泛意义上,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街头官僚”概念诞生的1969年,距今已有近50年的时间,而事实上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街头官僚研究已经成为公共行政学界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公共行政学者的研究印证着Lipsky街头官僚理论所具有的惊人的普适性和解释力,但随着社会治理方式“从管理到治理”的巨大革新,街头官僚理论的局限性和可信度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诟病。2003年叶娟丽和马骏第一次较系统地将街头官僚理论引入中国,自此以后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将街头官僚应用于解释中国社会目前突出的政策执行失当和基层公务员体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在中国的语境下街头官僚研究是高度应用型的和工具型的。而国内的街头官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止步于Lipsky (1980)的街头官僚理论,忽视了30多年来街头官僚研究的发展,也忽视了Lipsky (1980)所创立的街头官僚理论在现今中国的解释力和适用性问题,因此严格意义上街头官僚中国化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尝试回到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轨迹中,在对街头官僚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去还原街头官僚研究创立与发展的真实面貌。街头官僚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两个的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研究领域:行政自由裁量和政策执行。Lipsky (1980)的研究正是从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角度来解读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偏差。街头官僚理论的提出特别及时地为正在成长中的关于官僚自由裁量权的研究与新兴的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直接对话的场域。回顾街头官僚研究的整个历史,大致可以将街头官僚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与兴起时期(1970s-80s),这一时期的街头官僚研究在地域上局限于美国本土,而在内容上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街头官僚研究的整个雏形,形成了以自由裁量权为核心的研究体系——包括自由裁量权的验证、运用方式、影响因素、控制路径,即传统街头官僚解释模型;第二阶段是发展与突破时期(1990s),这一时期的街头官僚研究在地域上开始走出美国,引起英国研究者的注意,在内容上延续着1970s-80s的研究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街头官僚解释模型;第三阶段是反思与重构时期(2000年以来),这一时期街头官僚研究在地域上不再局限于英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其中以北欧福利国家的研究较为突出,而在内容上传统的街头官僚解释模型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研究者们开始寻求街头官僚理论模型的重构。在本文的最后,本研究尝试从公共行政范式转换的视角来剖析街头官僚研究的发展脉络,将街头官僚研究的发展放到公共行政的历史中,可以发现街头官僚研究的三个阶段大致对应着公共行政范式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到“治理”的三次转换。
【关键词】:街头官僚 街头官僚研究 自由裁量权 政策执行 历史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5;D922.11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2
  • 绪论12-24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5
  • 一、选题背景12-13
  • 二、选题意义13-15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说明15-18
  • 一、“街头官僚”15-16
  • 二、“街头官僚理论”与“街头官僚研究”16
  • 三、“叙事”与“历史叙事”16-18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1
  • 一、国外研究综述18-19
  • 二、国内研究综述19-21
  • 第四节 研究方法、结构与创新21-24
  • 一、研究方法21-22
  • 二、结构安排22-23
  •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3-24
  • 第一章 公共行政与街头官僚24-35
  •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元叙事:政治-行政二分24-26
  • 第二节 行政裁量的维度:规则VS自由裁量权26-29
  • 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维度:“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29-35
  • 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30-32
  • 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32-35
  • 第二章 Lipsky的街头官僚理论35-46
  • 第一节 Lipsky之前的街头官僚研究35-37
  • 第二节 街头官僚理论的创立37-40
  • 第三节 街头官僚理论的内核40-43
  • 第四节 Lipsky街头官僚理论述评43-46
  • 一、理论价值:微观与宏观43-44
  • 二、理论的可信度存疑44-46
  • 第三章 1970s-80s的街头官僚研究:初创与兴起46-59
  • 第一节 自由裁量权的程度:“广泛”占据主导46-48
  • 第二节 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消极运用”为主48-52
  • 一、“消极运用”占据主导49-52
  •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因素:单一组织内因素52-53
  •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路径:“消极控制”的批判53-55
  • 第五节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的街头官僚研究55-59
  • 第四章 1990s的街头官僚研究:发展与突破59-74
  • 第一节 自由裁量权的程度:“广泛”与“有限”之争59-63
  • 第二节 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消极”与“积极”之争63-66
  • 一、“消极运用”广泛存在63-64
  • 二、“积极运用”不容忽视64-66
  •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综合分析66-70
  •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路径:“积极控制”的构建70-72
  • 一、“消极控制”的持续批判70-71
  • 二、“积极控制”的尝试构建71-72
  • 第五节 管理主义兴起下的街头官僚研究72-74
  • 第五章 2000年以来的街头官僚研究:反思与重构74-100
  • 第一节 自由裁量权的程度:规则之内的“广泛”74-77
  • 第二节 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积极运用”日益凸显77-82
  • 一、“消极运用”仍然普遍77-78
  • 二、“积极运用”日益凸显78-82
  •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因素:多维关系网络的构建82-87
  •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路径:“积极控制”的拓展87-90
  • 一、“消极控制”的深入批判87-88
  • 二、“积极控制”的路径拓展88-90
  • 第五节 后管理主义时代的街头官僚研究90-100
  • 第六章 街头官僚研究:一个历史的叙事100-112
  • 第一节 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回顾100-105
  • 一、街头官僚研究:一棵树的成长100-101
  • 二、街头官僚研究:公共行政范式转换的视角101-105
  • 第二节 街头官僚研究述评与展望105-112
  • 一、街头官僚研究述评105-108
  • 二、街头官僚研究展望108-112
  • 结语112-114
  • 参考文献114-125
  • 后记125-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治菊;;关于流动商贩的治理[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2 周定财;;街头官僚理论视野下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研究——基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高焕清;汪超;于亚婕;;街头官僚问责:逻辑意蕴、即时监督与新媒体工具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4 刘廷华;李凤军;;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滥用原因及其控制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张维垲;;西方民主嬗变的历史叙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陈那波;卢施羽;;场域转换中的默契互动——中国“城管”的自由裁量行为及其逻辑[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7 李继刚;;论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的伦理控制[J];道德与文明;2014年04期

8 梁莹;;公共治理视域下制约权力腐败的历史叙事——《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问题研究》中的“多元反腐败体系”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2期

9 韩志明;;街头官僚及其行动的空间辩证法——对街头官僚概念与理论命题的重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3期

10 谢治菊;;社会管理视角下的流动商贩治理[J];理论导刊;2011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街头官僚研究的历史叙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6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