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清末学制改革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清末学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末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系统化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使中国的教育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教育之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狩途中仓促下诏变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增加人才以增强国力。群臣奏议兴学堂,逐步递减科举,1905年,科举制被废,壬寅·癸卯学制得到执行,随后,新的学制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探讨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结果和启示。清末学制改革对于政府公共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公共组织发生了变化,新成立了专管教育的学部;公职人员由过去的科举取士变成了现在的多渠道录用职员;公共事务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而公共财政采用预算决算制度,并没有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制改革对于社会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后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举被废后产生了断层,士绅阶层的分化导致四民社会的解体,学堂兴起,乡村失序,城乡之间渐成分离之势。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学制改革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后来政府的人才增加都有重要影响。通过这次学制改革我们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好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改革,而非激进式的改革,是主动发展式的改革,而非被动自保式的改革,应该是符合自己社会实际的改革,而不能是照搬别国制度进行的改革,同时改革应该有相应配套措施的支持和强有力的执行。
【关键词】:公共管理 清末学制改革 废科举 学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9-10
- 1.4 相关文献综述10-15
- 1.4.1 废科举的动因及社会影响10-11
- 1.4.2 “士绅”阶层的变化11-14
- 1.4.3 文明冲突论14
- 1.4.4 科举制废止的正反两方面影响14-15
- 1.5 论文的创新和可能的不足15-17
- 第二章 清末学制改革概述17-29
- 2.1 清末学制改革的缘起17-19
- 2.2 清末学制改革的发展19-27
- 2.2.1 众臣奏议变革学制19-20
- 2.2.2 清廷下诏变革学制20-23
- 2.2.3 学制变革的一个实例23-26
- 2.2.4 壬寅、癸卯学制的制定26-27
- 2.3 清末学制改革的结束27-29
- 2.3.1 西方教育制度第一次在中国实行27
- 2.3.2 为新式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7-28
- 2.3.3 从技术学习到全面学习28-29
- 第三章 清末学制改革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29-39
- 3.1 公共组织的变化29-31
- 3.2 公职人员的变化31-34
- 3.3 公共事务的变化34-36
- 3.4 公共财政的变化36-39
- 第四章 清末学制改革对政府公共管理造成的后果39-45
- 4.1 清末学制改革奠定了中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基础39-40
- 4.2 清末学制改革打破了四民社会的不平等40-41
- 4.3 清末学制改革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41-42
- 4.4 清末学制改革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42-43
- 4.5 清末学制改革造成了城乡失调43-45
- 第五章 清末学制改革的启示45-49
- 5.1 改革不能激进,应该渐进45
- 5.2 改革应该有相应配套机制的支持45-46
- 5.3 改革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做后盾46-47
- 5.4 改革不能照搬别国模式47-48
- 5.5 要主动改革而不是被动改革48-49
- 总结49-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其发;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廖其发;论我国的学制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戴勇,华坚,谈兴华;高职学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J];职教通讯;2004年09期
4 卢喜辉;学制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新要求与应对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06期
5 白冰;香港投资近百亿推行高中学制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6期
6 黄颖;对高职学制改革与教学改革统一性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5年02期
7 杨近;政府在高职学制改革中的“为”与“不为”[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7期
8 赵芳;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拓展“两课”教学途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9 郝超;;高职学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应对策略[J];职教通讯;2005年10期
10 刘大椿,伊志宏,任兵,宋东霞;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生学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岩;;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必然性和解决措施综述[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远碧;廖其发;;“五·四”制与“六·三”制之争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汪明;学制改革试点,,步子再稳一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孙祥文 本报特派记者 吕瑞东;加快学制改革[N];吉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向朝伦;学制改革:初中读2年高中读4年[N];四川日报;2014年
4 李慧颖 罗博 刘元旭;学制改革引发的就业阵痛[N];就业时报;2005年
5 记者 杜弋鹏;北京试点小学五年初中四年[N];光明日报;2011年
6 ;香港将推行“3+3+4”高中和大学学制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实习生 潘玉涛邋本报记者 吴长亮;研究生改革:“朝二暮三”闻变调[N];解放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唐景莉;学制改革呼之欲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李挥;专家为实施学制改革献计献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贾晓燕;丰台五年内试点学制改革[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小洁;我国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许蒙国;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清末学制改革[D];西北大学;2015年
3 王哲;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丹丹;我国中小学阶段“六三三”学制对当代社会适切性问题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桂玲;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1949-1976年)[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清末学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