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诉求网络化的社会管理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利益诉求网络化的社会管理问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日益成为了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问题是,网民在表达利益诉求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了非常态化的社会心理,如仇官、仇富、谩骂、宣泄等不满情绪的表达。网络利益诉求的开放性和无序性给社会公共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社会管理者创新管理思维,积极完善网络社会的管理机制,优化网络生态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利益诉求 网络化 社会公共管理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普及。互联网不仅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而且也日益成为了我国网民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网民表达利益诉求的匿名和自由等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陈劲松;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现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相关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余泓波;;谣言流通视角下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光全;;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5 刘志强;宋丹莹;;网络社区营销探析——以耐克、联想应对刘翔退赛策略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05期
6 于建嵘;;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4期
7 刘晓亮;;试析“无组织的有组织化”现象及其社会风险[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8 韦长伟;;近年来国内“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王丽洁;;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主法治建设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林伟平;;社会泄愤事件的机理与公安执法维度——社会风险与经济风险综合分析框架下的理性考量[J];公安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颖;;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彩华;;失衡与拯救:量刑“基尼系数”问题及其调整——以社会矛盾化解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刘德海;苏烨;王维国;;振荡型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信息特征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陈若梅;;利益视角下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应对措施——以“6.11”广州新塘事件为研究案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李霞;;群体性事件控制机制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Symposium of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Western China[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敏;寿光市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原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津乐;“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伟康;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段宝文;地方政府应对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爽;非利益相关群体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牟文峰;亲情犯罪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永波;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吕鹏;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武俊;人们急需有效及时的公共维权机制[J];北京观察;2005年01期
2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黄豁;朱立毅;肖文峰;林艳兴;;“体制性迟钝”的风险[J];w
本文编号:41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41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