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治理:发达县域治理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服务型治理:发达县域治理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梦。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将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超多、国土超大、历史超长的大国,中国的各个区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同时实现现代化,必然有先有后。县域作为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县域治理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特别是发达县域治理的改革和创新走在了国家治理改革的前面。探索发达县域治理方式,可以为后发县域的治理提供借鉴,也可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新鲜养料。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结合南京市江宁区新一轮改革转型的契机,探索发达县域的服务型治理。本文认同治理方式的三分法,即以权治为主的统治型治理、以法治为主的管理型治理和以德治为主的服务型治理。本文认为发达县域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后期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县域应当在夯实法治基础的同时,将管理型治理转向以服务为核心价值的服务型治理。本文认为发达县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一个是发展粗放不可持续,二是改革共识难以达成,三是改革方向及目标不明确,四是创新经验难以制度化。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发达县域治理问题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顶层设计不够重视,县域内生动力不足;从深层原因看,一是权治造成弊端重重,统治型治理痼疾难除,二是法治存在周延缺陷,管理型治理未予完善,三是德治实践时期不长,服务型治理刚刚起步。本文侧重论证了发达县域为何应当推进服务型治理方式,并探索了怎样在相对发达的县域实行服务型治理的路径。本文通过考察全国沿海、沿江及部分内陆共21个发达县域的治理情况,包括县级政府(党委)的机构设置和发展成果,运用公共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组织学、公共管理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证。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现行的发达县域治理正在由统治型治理向管理型治理转变,经济社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是日积月累,单纯的权治虽被抛弃,法治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仍然不能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认为,在发达县域治理中,应当全力推进服务型治理,以公共管理的形式,以服务价值为核心价值观,尊重爱有差等的规律,通过人性化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构建服务导向的优良道德规范,积极培育县域内包括社会治理者在内的全体市民的美德,鼓励公共治理者和被治理者进行美德修养,由权治、法治转向德治,才能保证发达县域的持续发展,不断增进县域广大市民的利益。最后,本文认为发达县域治理应当以服务为核心价值,全面深化县域治理改革,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边界,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建议提升县域党委统筹协调能力;建议做实县域人大重大决策权和监督权;建议创新县域政府服务功能;建议壮大县域社会组织;建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最后建议广推良德善法。本文对治理当前社会普遍的道德缺失现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县域的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的创新点有两处,一个是以多个发达县域的治理实践作参考,试图找到服务型治理方式在发达县域治理中的应用规律;另一个是运用伦理学特别是公共管理伦理学的一般原理,来为发达县域治理转型提供支持。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现实中的发达县域并未充分发展,尚未定型,所以并非十全十美,作为例证的支撑力度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服务 治理 发达县域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绪论14-22
- (一) 问题的提出14-15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9
- 1. 县域15-16
- 2. 发达县域16-18
- 3. 治理18-19
- (三) 国内既有研究成果评析19-20
- (四)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20-21
- (五)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21-22
- 一、服务型治理: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22-30
- (一) 发展演变的结果22-24
- 1. 农业社会德治面具下的权治22
- 2. 工业社会权治依附下的法治22-23
- 3. 后工业社会德法统一的德治23-24
- (二) 优良的治理方式24-26
- 1. 符合优良治理判断标准24-25
- 2. 治理主体秉持公正人道25-26
- 3. 精细分工促进多元协调26
- (三) 发达县域治理转型26-30
- 1. 发达县域经济社会转型26-27
- 2. 发达县域治理内在需求27-28
- 3. 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28-30
- 二、我国县域治理的历史沿革30-50
- (一) 悠远漫长的集权传统,专制笼罩下的县域统治30-33
- 1.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县域统治30-31
- 2. 中华民国统治下的县域治理31-32
- 3. 共和国改革开放前的县域治理32-33
- (二) 逐步成型的分权体系,法治氛围下的县域管理33-34
-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素优配阶段33
- 2.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阶段33-34
- (三) 刚刚起步的公共管理,德治包裹下的发达县域治理34-50
- 1. 发达县域发展现状34-39
- 2. 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39-43
- (1) 直辖市县域情况39-40
- (2) 长三角县域情况40-41
- (3) 珠三角县域情况41-42
- (4) 其他县域情况42-43
- 3. 集中式的行政服务43-44
- (1) 推行行政审批改革43-44
- (2) 分权式的延伸服务44
- 4. 公共安全服务44-45
- 5. 社会管理服务45-46
- 6. 招商引资服务46-47
- 7. 县域统筹服务47
- 8. 新市民服务47-50
- (1) 采取积分制48
- (2) 实行居住证制度48-50
- 三、转型期我国发达县域治理的困境50-57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50-53
- 1. 发展粗放不可持续50-52
- 2. 改革共识难以达成52
- 3. 改革方向及目标不明确52-53
- 4. 创新经验难以制度化53
- (二) 表面原因53-54
- 1. 顶层设计不够重视53-54
- 2. 县域内生动力不足54
- (三) 深层原因54-57
- 1. 权治弊端重重,统治型治理痼疾难除54-55
- 2. 法治周延缺陷,管理型治理方兴未艾55-56
- 3. 德治实践时短,服务型治理跚跚起步56-57
- 四、服务型治理:完善我国发达县域的现实路径57-64
- (一) 唤醒国民总体道德57-59
- 1. 培养公民品德道德57
- 2. 强化公民道德教育57-58
- 3. 加强公民道德修养58-59
- (二) 完善发达县域治理制度设计59-60
- 1. 强化服务核心观念塑造59
- 2. 坚持发达县域的自主性59-60
- 3. 树立以人为本治理理念60
- (三) 全面深化发达县域治理改革60-64
- 1. 厘清三种力量的边界60-61
- 2. 明确改革的基本取向61-62
- 3. 推行优良的道德规范62-64
- 五、发达县域治理转型建议64-71
- (一) 治理主动转型64-67
- 1. 提升县域党委统筹协调能力64-65
- 2. 做实县域人大重大决策和监督权65-66
- (1) 改进人大监督方式65
- (2) 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65-66
- (3)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66
- 3. 创新县域政府服务功能66-67
- (二) 鼓励治理转型67-71
- 1. 培育壮大县域社会组织67-68
- 2.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68-69
- 3. 广推良德善法69-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8
- 后记78-7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蔡保兴;;和谐社会与经济秩序的道德伦理之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焦霞;;经验主义政治观与理性主义政治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杨磊,黄家镇,魏俊兵;刍议公司民主与财产权的保护——回顾郑百文重组案的若干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高全喜;;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6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吴英姿;;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白立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现实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刘世定;;《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朱富强;;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原理之述评[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孙春晨;;经济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肖竹青;;论公共图书馆制度对保障知识自由的重要意义[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爱军;孙贵勇;;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二重关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胡石清;乌家培;;社会理性:经济学研究的一大基石[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晓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挑战——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凸显的新古典范式窘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滕世华;;谁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种学理性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金凤清;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秩序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萌e
本文编号:441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44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