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网络中,迅速引发网民讨论。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群体交互的特点,社会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形成网络舆情。在群体性发生后,网络上会出现大量与该事件相关的网络舆情,其中不乏有失实和极端的信息,需要政府进行澄清和疏导。近年来,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但也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对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破解现存的一些关键问题,才能更好的防范相关事件的再次发生,促进事件的解决。本文研究的即是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研究。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政府的应对和引导整体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存在着认知偏差、能力偏差、行为偏差、效果偏差等问题。那么,如何改变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如何优化我国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能力;如何优化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行为效果,推动事件的解决,从而优化和提升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治理,就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文章综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运用文献比较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本文整体部分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部分,根据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状况,结合文献综述情况提出文章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则是对该问题的重要性的诠释。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第二章着重阐述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基本状况,为下文的论述界定范围。第三章对优化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整体思路进行解构,将优化逻辑拆解为认知、能力、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至第六章则分别从认知、能力、行为要素入手,分析政府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最后在结语部分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提出了客观、辩证的综述。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政府引导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G206;D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15-20
- 1.3.1 相关概念15-19
- 1.3.2 理论基础19-20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几种:20-22
- 1.4.1 研究思路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1.4.3 论文创新点21-22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基本状况22-30
- 2.1 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22-24
- 2.1.1 促进事件快速解决22
- 2.1.2 防范连锁事件发生22-23
- 2.1.3 助力政府形象建设23
- 2.1.4 遏制网络暴力行为23
- 2.1.5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3-24
- 2.1.6 保障社会公众利益24
- 2.2 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引导网络舆情的形式24-25
- 2.2.1 典型报道24-25
- 2.2.2 议程设置25
- 2.2.3 深度报道25
- 2.2.4 新闻评论25
- 2.2.5 意见领袖25
- 2.3 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引导网络舆情取得的成绩25-27
- 2.3.1 引导机制逐渐完善25-26
- 2.3.2 网络互动开始形成26-27
- 2.4 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不当的表现27-30
-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的优化设计30-32
- 3.1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优化的逻辑30
- 3.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优化的要素分析30-32
- 3.2.1 优化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认知30
- 3.2.2 优化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环境30-31
- 3.2.3 优化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行为31-32
-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认知的优化32-36
- 4.1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认知偏差的表现32
- 4.1.1 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存在偏见32
- 4.1.2 政府部门恐惧网络舆论32
- 4.1.3 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预判不足32
- 4.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认知偏差的原因分析32-33
- 4.2.1 政府部门因循守旧32-33
- 4.2.2 政府缺乏对群体性事件的反思33
- 4.3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认知偏差的优化策略33-36
- 4.3.1 转变网络舆论引导理念33-34
- 4.3.2 增强政府网络媒介素养34-36
-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环境的优化36-43
- 5.1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环境不佳的表现36-37
- 5.1.1 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非组织化36
- 5.1.2 网络发言人有名无实36
- 5.1.3 信息反应不力36-37
- 5.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环境不佳的原因分析37-38
- 5.2.1 舆论管理的影响37
- 5.2.2 政绩观念的影响37-38
- 5.3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环境的改善38-43
- 5.3.1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38-39
- 5.3.2 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39-41
- 5.3.3 畅通网络诉求沟通渠道41-43
-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行为的优化43-50
- 6.1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行为存在的问题43-44
- 6.1.1 政府引导行为缺失43
- 6.1.2 政府引导行为失序43
- 6.1.3 政府的引导行为模式单一、落后43-44
- 6.2 政府引导行为失当的衍生效应44-45
- 6.3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行为混乱的原因分析45-46
- 6.3.1 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45
- 6.3.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机制不健全45-46
- 6.4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行为的优化策略46-50
- 6.4.1 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法制46-47
- 6.4.2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47-50
- 第七章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447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447583.html